青绫非所便,芦花亦已寒。
木棉足轻柔,病寝梦自安。
幸非公孙氏,客至当何言。
青绫非所便,芦花亦已寒。
木棉足轻柔,病寝梦自安。
幸非公孙氏,客至当何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在病中所作,题为《病中五适(其五)布被》。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中的心境与对生活琐事的感悟。
首句“青绫非所便,芦花亦已寒”,诗人以“青绫”和“芦花”为喻,表达出对病中生活的不适与寒冷的感受。“非所便”三字透露出对现状的无奈,“亦已寒”则强调了环境的冷清与凄凉。
接着,“木棉足轻柔,病寝梦自安”,诗人转而描述了对一种轻柔之物——木棉的向往,希望它能带来内心的安宁与舒适。木棉的“轻柔”与“病寝”的情境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病痛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最后,“幸非公孙氏,客至当何言”,诗人以“公孙氏”借指身份地位较高的人,表达了在病中面对来访者时的尴尬与不安。通过这一句,诗人不仅展现了对社会地位差异的敏感,也流露出在病痛中对人际交往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病中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身体不适、环境变化以及社会交往的深刻感受,体现了其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安慰的心境。
故乡隔西日,水去连长天。
前路知几许,但指天南边。
怆恨极浦外,隐映青山连。
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遥羡绣衣客,囧然马首先。
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
屈指数别日,忽乎成两年。
百花已满眼,春草渐碧鲜。
岂是离居时,奈何于役牵。
洞庭有深涉,曷日期归旋。
且作异乡料,讵知携手缘。
离忧未易销,莫道樽酒贤。
昨日看摇落,惊秋方怨咨。
几经开口笑,复及看花时。
世事空名束,生涯素发知。
山山春草满,何处不相思。
重楼窗户开,四望敛烟埃。
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
乍疑蝉韵促,稍觉雪风来。
并起乡关思,销忧在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