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范蜀公挽诗·其一》
《范蜀公挽诗·其一》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蚤岁青云近,英声四海驰。

能怀天下宝,独让月中枝。

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

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

(0)
注释
蚤岁:早年。
青云:高位。
英声:显赫名声。
驰:传播。
天下宝:天下珍贵的事物。
让:谦让。
月中枝:月中的桂树,比喻高洁或被推崇的人。
登龙坂:登龙门,比喻仕途得志。
咸:都。
凤池:凤凰池,代指朝廷。
老清禁:在清静的禁地中老去。
偃蹇:形容姿态傲慢或闲适。
明时:光明的时代,指政治清明的时候。
翻译
早年时接近青云高位,名声响彻四海。
胸怀天下之珍宝,却谦让如月中的桂枝。
登上龙门后,众人瞩目进入朝廷高层。
为何在清静禁地老去,只能在显赫之时闲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李廌所作,名为《范蜀公挽诗(其一)》,表达了对故人逝去的哀思与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巧妙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蚤岁青云近,英声四海驰。”开篇两句以宏伟壮丽的景象描绘故人生前的事迹与名声,形容其影响力如同遥远而又迅速传播的力量,既展现了故人的才华,也映衬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能怀天下宝,独让月中枝。”这两句诗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表达,故人不仅拥有影响力,更懂得珍惜与分享,宛如月光洒落,温柔而又高洁。这里的“天下宝”指的是美好的事物或智慧,而“独让月中枝”则象征着故人的高尚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

“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此处诗人借用了神话中的龙坂和凤池来比喻故人已经达到了崇高的境界,这里暗示了对逝者的超凡脱俗之赞美,同时也是作者对于故人已登仙界的无限哀思。

“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人的怀念和不舍,以及对现实中的孤寂与限制感受到的无奈。这里的“老清禁”形容的是岁月流转带来的沧桑变化,而“偃蹇卧明时”则是诗人在悲痛中难以入睡,怀念故人的深夜。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崇高敬仰之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辽阔的挽歌。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与契兄相遇于鄱阳同游荐福寺

佛寺诚避俗,道宫还少休。

摩挲汤饼腹,咽漱乳花瓯。

爱此当檐趣,同为解带留。

不惟纾我暇,聊亦散吾忧。

(0)

幽兰坡

斗坡能曲折,乱石故峥嵘。

篁竹几成蔽,幽兰何处生。

(0)

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其三

闻道居家近橘坡,青黄遥想问疏篱。

可能乞我数包否,仍寄韦郎七字诗。

(0)

山行见野樱桃花

徐行历历转深豅,人意何如鸟语同。

山路梅花浑扫迹,春风尽属野樱红。

(0)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其十八

城上青山远近横,城边草树亦相萦。

城中台殿还相倚,画手其谁为写成。

(0)

览梦得所藏李伯时画吴中三贤像因各书绝句.范蠡

已将勋业等浮鸥,鸟尽弓藏见远谋。

越国江山留不住,五湖风月一扁舟。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