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从天上谪人间,知向山州住几年。
俸外不教收果实,公馀多爱入林泉。
朝簪未解虽妨道,宦路无机即是禅。
铃阁悄然私自问,郡斋何异玉堂前。
忽从天上谪人间,知向山州住几年。
俸外不教收果实,公馀多爱入林泉。
朝簪未解虽妨道,宦路无机即是禅。
铃阁悄然私自问,郡斋何异玉堂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滁州官舍(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一种超脱与淡泊之情怀。
“忽从天上谪人间,知向山州住几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官至滁州的无奈和接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宿命的态度,对于未来的居住时间持有一种淡然的观念。
“俸外不教收果实,公馀多爱入林泉。”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贬官后的生活状态。他没有被外界所干扰,没有去收集果实,而是更喜欢进入自然之中,与林泉为伴。这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功利的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朝簪未解虽妨道,宦路无机即是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不再执着,即使早晨还未解开头发的束缚,也不过是通往官场的一种障碍。既然仕途无望,不如自我修行,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超然状态。
“铃阁悄然私自问,郡斋何异玉堂前。”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安静的铃阁中自问,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官舍(郡斋)与往日所见的华丽殿堂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平和与自适其容。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诗中充满了诗人对于贬官生活的接受与享受,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依师参扣到无参,只么呼三应亦三。
话到不相辜负处,泸南元是旧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