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荒莫蠲粮,蠲粮民益荒。
岁歉莫赈济,赈济民益伤。
虚名及小户,米入官家仓。
仅为公门需,那得充饥肠。
苦哉复苦哉,淫雨天降殃。
但闻流水声,不见白日光。
菜甲短栖亩,麦苗已委黄。
湿薪及烂槎,其价十倍强。
二月春已半,桃李无艳阳。
出门泥淖深,况复多虎狼。
苦哉难重陈,泪下沾衣裳。
年荒莫蠲粮,蠲粮民益荒。
岁歉莫赈济,赈济民益伤。
虚名及小户,米入官家仓。
仅为公门需,那得充饥肠。
苦哉复苦哉,淫雨天降殃。
但闻流水声,不见白日光。
菜甲短栖亩,麦苗已委黄。
湿薪及烂槎,其价十倍强。
二月春已半,桃李无艳阳。
出门泥淖深,况复多虎狼。
苦哉难重陈,泪下沾衣裳。
这首明代朱朴的《苦哉行》描绘了社会贫苦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诗中通过"年荒莫蠲粮,蠲粮民益荒",表达了减免赋税并不能真正解决百姓的困境,反而可能加重他们的负担。"岁歉莫赈济,赈济民益伤"则揭示了在灾荒时直接的救济也可能带来负面效果。
诗人关注到小户人家的艰辛,"虚名及小户,米入官家仓",粮食被官方征用,却未能真正到达需要的人手中。"只为公门需,那得充饥肠",讽刺了官府的冷漠无情,无法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苦哉复苦哉"四字反复,强调了苦难的深度。"淫雨天降殃",恶劣的天气加剧了困难。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田间作物凋零,柴火价格飞涨,春天景色凄凉,出行艰难,社会动荡不安。
整首诗以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明朝时期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嗟江之滨地多雨,冬雷不收开蛰户。
阴气浊晦化为雾,或云于山水于础。
杂花万株红与紫,腊风吹开不可数。
入春十日寒始至,春气欲归寒格住。
群山巉空雪相亘,摧折草木何可禦。
霖倾潦汹那复止,穹林大丘灭无渚。
及今孟夏理宜热,重裘无温坐当午。
四时云然了安谓,吁吾有愁谁可语?
谢庭冠盖旧追寻,僻郡相从喜更深。
进道由来轻拱璧,传经知不羡籯金。
骐骝要试风沙远,竹柏须忘霰雪侵。
别后壮怀应努力,白头倾耳听徽音。
山径晚樵还。深壑孱颜。孙山背后泊船看。
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篱落竹丛寒。
渔业凋残。水痕无底照秋宽。
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