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鲟不容池,鸿鹄常畏网。
全真贵远到,先觉每独往。
绮皓遗泰忧,季鹰乐吴壤。
知几效来世,前识妙难赏。
勿谓鸟兽群,高山适予仰。
鳣鲟不容池,鸿鹄常畏网。
全真贵远到,先觉每独往。
绮皓遗泰忧,季鹰乐吴壤。
知几效来世,前识妙难赏。
勿谓鸟兽群,高山适予仰。
这首诗《招隐》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生活状态与选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
“鳣鲟不容池,鸿鹄常畏网。” 鳮鲟鱼无法在小池塘中生存,鸿鹄(大雁)常常担心被渔网捕获。这两句以自然界的生物为例,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存困境,暗示着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束缚与限制。
“全真贵远到,先觉每独往。” 这两句赞美那些追求真理、洞察先机的人,他们愿意远离尘嚣,独自探索未知。这里的“全真”可能指的是道德上的完善,而“先觉”则指具有超前意识或先见之明的人。
“绮皓遗泰忧,季鹰乐吴壤。” “绮皓”和“季鹰”分别引用了古代两位隐士的故事,绮皓(即绮里季)放弃了富贵荣华,选择了隐居;季鹰(即张翰)因思念家乡美味而辞官归隐。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和吸引力。
“知几效来世,前识妙难赏。” 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预见和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诗人认为,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预见到未来,这种智慧是难以估量的。
“勿谓鸟兽群,高山适予仰。” 最后两句以鸟兽为喻,指出即使是低等生物也有其生存之道,而人应该像仰望高山一样,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深远的智慧。这里蕴含着对自由、独立和高尚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智慧、道德和未来预见性的重视。
阁迥玄潭出,山回绀殿虚。
云霞窥坐榻,神鬼护精庐。
何意终逃禄,谁同赋遂初。
地犹三诏后,人是一龙馀。
亭放徵君鹤,银焚学士鱼。
捷猿攒暗壁,闲雀下空除。
溪罢严陵钓,园荒董相蔬。
贤良今对策,太史旧藏书。
蕴玉山情适,披云野望舒。
清尘不可接,高步访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