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全文
宋 / 范仲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徽音来景亳,盛事耸吴乡。

上象三台照,高文五色章。

纯如登乐府,渊若测天潢。

寒谷春重煦,幽宫草特芳。

感知心似血,思报鬓成霜。

新定惭无惠,姑苏惜未康。

尧汤馀水旱,刘白旧风光。

北阙云霓远,南园橘柚荒。

愿闻歌画一,敢议赋长杨。

碌碌嘲须解,循循教弗忘。

迹甘荣路外,情寄圣门傍。

几托为鱼梦,江湖尚渺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fèngchóuyànshàngshūjiàn
sòng / fànzhòngyān

huīyīnláijǐngháoshèngshìsǒngxiāng

shàngxiàngsāntáizhàogāowénzhāng

chúndēngyuānruòtiānhuáng

hánchūnzhòngyōugōngcǎofāng

gǎnzhīxīnxuèbàobìnchéngshuāng

xīndìngcánhuìwèikāng

yáotāngshuǐhànliúbáijiùfēngguāng

běiquēyúnyuǎnnányuányòuhuāng

yuànwénhuàgǎnchángyáng

cháojiěxúnxúnjiàowàng

gānróngwàiqíngshèngménbàng

tuōwèimèngjiāngshàngmiǎománg

注释
徽音:美德之声。
景亳:亳地,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耸:震动。
三台:古代星宿名,象征天子的座位。
五色章:形容文章色彩丰富。
登乐府:比喻进入艺术殿堂。
天潢:银河。
寒谷:寒冷的山谷。
幽宫:幽静的宫殿。
鬓成霜:形容头发斑白。
姑苏:古地名,今苏州。
尧汤:尧和汤,古代贤君。
刘白:指刘禹锡和白居易,唐代诗人。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南园:南方的园林。
鱼梦:借指隐逸江湖的生活。
渺茫:广阔而模糊,形容江湖的辽阔。
翻译
美德之声来自亳地,盛大的庆典震动吴地乡。
上天的景象如三台照耀,高尚的文章如五彩篇章。
纯洁如同登上音乐殿堂,深邃犹如探索银河中央。
寒冷山谷春意回温,幽静宫殿草木特别芬芳。
感念之情如热血沸腾,思回报国双鬓已斑白。
新近安定自感无能,姑苏之地遗憾未安康。
尧舜时代的洪涝干旱,刘禹锡、白居易的旧日风光。
北方宫阙遥远如云霓,南方园林橘柚荒凉。
渴望听到一首歌或一幅画,敢于议论赋诗在长杨宫。
忙碌之中也要懂得嘲笑,遵循教导永不忘怀。
足迹宁愿留在荣华之外,情感寄托于圣贤之门。
多次梦想化身为鱼,在广阔江湖中仍觉迷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题为《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诗中,诗人以徽音入诗,赞美了景亳之地的盛事,将之比作三台之光和五色文章,显示出其文采斐然。接着,他表达了对恩赐的感激之情,感叹岁月匆匆,自己虽无大惠可献,但仍怀有报效朝廷的愿望。

诗中提到的“尧汤馀水旱”暗指历史上的艰难时局,“刘白旧风光”则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的风雅之气。诗人身处南园,看到橘柚荒芜,表达了对国家安宁与民生富庶的期盼。

最后,诗人表示愿意接受教诲,甘于在荣耀之外默默奉献,甚至期望能如鱼游江湖般实现理想。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体现了范仲淹作为儒家士大夫的责任感和抱负。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朝代:宋   字:希文   生辰:989-1052年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猜你喜欢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其一

日月共为照,松筠俱以贞。

佩纷甘在远,结镜待君明。

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

佳人忽千里,幽闺积思生。

(0)

读曲歌八十九首·其七十

执手与欢别,欲去情不忍。

馀光照已藩,坐见离日尽。

(0)

读曲歌八十九首·其四十五

歔欷暗中啼,斜日照帐里。

无油何所苦,但使天明尔。

(0)

华山畿二十五首·其八

将懊恼。石阙昼夜题。碑泪常不燥。

(0)

民间为谢灵运谣

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

(0)

斋中望月诗

褰幕荡暄气,入夜渐流清。

微微风始发,暧暧月初明。

思因往物深,悲以归云盈。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