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
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
共理乖天奖,分忧值岁饥。
遽蒙交郡印,安敢整朝衣。
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傥容还故里,高卧掩柴扉。
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
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
共理乖天奖,分忧值岁饥。
遽蒙交郡印,安敢整朝衣。
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傥容还故里,高卧掩柴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为官,感受到仕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开篇“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表明诗人在外求取功名和职位已有两年之久,每到春天便是换届离别之时,反映了仕途生活的孤独与漂泊。
接着“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则透露出诗人在官场中事务繁忙,但个人能力有限,难以获得上级的恩宠和权威。诗人通过这些字眼表达了对自身能力不足的自谦以及对职场竞争的无奈。
“共理乖天奖,分忧值岁饥”中,“共理乖天奖”可能指与同僚共同处理错综复杂的事务,“分忧值岁饥”则是说在年岁的流转中分担着忧愁和饥饿,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在职场上的辛酸和无奈。
“遽蒙交郡印,安敢整朝衣”表明诗人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官职(交郡印),但内心仍然感到不安,难以平静地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清福。这里的“安敢整朝衣”暗含了对权力和职位的不自信,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则是诗人在从事牧民工作时感到愧疚,因为自己无法做到更好,而这种愧疚之情与思念家乡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里的“式微”可能指对故土的怀念之情渐渐模糊,但依然深刻。
结尾“傥容还故里,高卧掩柴扉”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回到故乡,过上平静的生活,“高卧掩柴扉”则是对这种愿望的一种具体描绘,表现出一种逃离尘世、归隐田园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古代士人在仕途上的辛酸与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选花欲其美,选石欲其丑。
平生蓄此念,郁郁十年久。
东向泰山奔,西入华山走。
到处必搜寻,当意一无有。
何图失意间,奇礓忽入手。
权作石友看,摩挲日八九。
人怪嗜好偏,冁然开笑口。
胡不类而类,胡非偶而偶。
唤我作米颠,我亦公然受。
石若再能言,谓我为颠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