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华阳道,丹梯蹑复停。
云蒸三观白,天矗众峰青。
饵石期探乳,骖鸾欲控翎。
划然乘浩啸,风急昼还冥。
迢递华阳道,丹梯蹑复停。
云蒸三观白,天矗众峰青。
饵石期探乳,骖鸾欲控翎。
划然乘浩啸,风急昼还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攀登华阳道至茅山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迢递华阳道,丹梯蹑复停”以“迢递”形容道路遥远而曲折,以“丹梯”指登山之梯,既写出了登山的艰难,也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接着,“云蒸三观白,天矗众峰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云雾缭绕的白色与群山挺拔的青色相映成趣,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饵石期探乳,骖鸾欲控翎”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探索精神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饵石”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通过食用特定石头获得长生不老之术,“骖鸾”则是乘坐鸾鸟飞翔,象征着追求自由与超越世俗的生活方式。最后,“划然乘浩啸,风急昼还冥”描绘了在登山过程中,随着风声呼啸,时间仿佛被拉长,直至日暮时分,四周陷入一片朦胧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之情。
物数俱有尽,大造总好生。
同托天地间,苦乐自关情。
枯骸枕原野,触目胡不惊。
杳杳逐游魂,微微动转燐。
愁云翳白日,暮雨哭荒蓁。
幸得遇贤良,感念无不真。
一发慈悲心,封土尽成坟。
揶揄已称异,盎缶如有神。
古□无主骨,灵台称积仁。
能雪孝妇冤,沛泽飞苍旻。
精诚通金石,至信感羽鳞。
君看隋侯珠,绝代得灵珍。
载读魏子书,治命立奇勋。
不与报应期,冥报自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