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耆欲无寿,富婴愿期颐。
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
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
借问送车人,共惜纨裤儿。
问齿未踰壮,问家素不赀。
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
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
贫耆欲无寿,富婴愿期颐。
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
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
借问送车人,共惜纨裤儿。
问齿未踰壮,问家素不赀。
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
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
这首诗描绘了贫富两极对于生死的不同态度和境遇。首句“贫耆欲无寿,富婴愿期颐”揭示了贫穷老人渴望长寿而富贵人家幼儿却期盼长寿的对比。接下来,“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展现了贫者家中凄凉的送葬场景,哭声之悲惨引人同情。
诗人进一步刻画了白发老者洒泪和年轻女子(可能为寡妇)服丧的细节,反映出社会底层的悲哀。“借问送车人,共惜纨裤儿”,询问旁观者对这早逝孩童的怜悯,纨裤儿象征着富贵人家的子弟。接着,诗人指出这孩童年纪尚轻,家庭原本并不富裕,“问齿未踰壮,问家素不赀”。
“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揭示了财富在死亡面前的无力,即使拥有黄金也无法阻止生命的消逝,豪华的房屋也未能挽留住年轻的生命。最后,“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以对比作结,南边的老邻居虽然年事已高,但因贫穷得以安享天年,与纨裤儿的早逝形成鲜明对照。
整首诗通过贫富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贫富不公的感慨,以及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深同情。杨维桢作为元末明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富有社会批判意识,这首《七哀诗》也不例外。
人言不如意,十事常八九。
君看得意人,夺去亦难守。
子云草玄文,覆瓿人不取。
更喜渊明门,春风五杨柳。
当年富贵士,泯默亦何有。
乃知百世下,静者差得久。
东京数人物,矫矫称袁公。
经纶有能事,早岁初未逢。
何许结蓬茅,草树风淅沥。
幽梦寄一椽,暮雪深几尺。
平田已无路,况复知公门。
人言公苦寒,谓死宁当存。
鸣驺入空谷,暖律破寒冱。
岂伊逢异人,天实起僵仆。
汉明号贤主,杖击无名郎。
冤囚我自理,微绪渠当昌。
摩诘亦可人,六幅写奇事。
浩荡怀远图,徘徊有佳思。
炎天挂空壁,一洗毛骨寒。
意岂在冰雪,高风薄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