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秋吟觅远公,苍苔古道石林东。
月生双树闻虚籁,香绕诸天见化宫。
万法已超言说外,此身多在别离中。
明朝更写三生偈,去约忘机海上翁。
何处秋吟觅远公,苍苔古道石林东。
月生双树闻虚籁,香绕诸天见化宫。
万法已超言说外,此身多在别离中。
明朝更写三生偈,去约忘机海上翁。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登古囊山辟友岩和瓢所居士之作因寄黄八粲》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邃的秋日山林景象。首句“何处秋吟觅远公”,以“秋吟”表达诗人寻访高人隐士的心境,暗示了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苍苔古道石林东”,通过“苍苔”、“古道”和“石林”,营造出古老而神秘的氛围,显示出友岩的僻静与自然之美。
“月生双树闻虚籁”,描绘了月光洒在两树之间,微风拂过,带来空灵的声音,营造出宁静而禅意的画面。“香绕诸天见化宫”,进一步渲染了仙气缭绕的意境,仿佛在虚空中看见了佛道的化宫,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万法已超言说外,此身多在别离中”,诗人感慨世间万物皆有其道,超越了语言所能描述的界限,而自己却常处于离别之苦,流露出淡淡的忧思和人生无常的哲理。
最后两句,“明朝更写三生偈,去约忘机海上翁”,表达了诗人打算在次日继续书写佛理,邀请那位不拘于世俗机心的海上朋友,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融合了禅宗与道家思想,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度思考。
潦倒宦情尽,萧条芳岁阑。
欲辞南国去,重上北城看。
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
人稠过杨府,坊闹半长安。
插雾峰头没,穿霞日脚残。
水光红漾漾,树色绿漫漫。
约略留遗爱,殷勤念旧欢。
病抛官职易,老别友朋难。
九月全无热,西风亦未寒。
齐云楼北面,半日凭栏干。
清晨承诏命,丰岁阅田闾。
膏雨抽苗足,凉风吐穗初。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
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
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
莫道如云稼,今秋云不如。
梁园修竹旧传名,园废年深竹不生。
千亩荒凉寻未得,百竿青翠种新成。
墙开乍见重添兴,窗静时闻别有情。
烟叶蒙笼侵夜色,风枝萧飒欲秋声。
更登楼望尤堪重,千万人家无一茎。
旌钺从櫜鞬,宾僚礼数全。
夔龙来要地,鹓鹭下辽天。
赭汗骑骄马,青娥舞醉仙。
合成江上作,散到洛中传。
陋巷能无酒,贫池亦有船。
春装秋未寄,谩道有闲钱。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
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
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
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
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
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伊水分来不自由,无人解爱为谁流。
家家抛向墙根底,唯我栽莲越小楼。
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尘罗带一条斜。
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
日滟水光摇素壁,风飘树影拂朱栏。
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
应是遥闻胜近听,行人欲过尽回头。
独醉还须得歌舞,自娱何必要亲宾。
当时一部清商乐,亦不长将乐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