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故人的隐居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壮丽景象。"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表达了故人过去在东蒙峰隐居,那里的风景如同佩戴着美妙的画卷,其中隐藏着苍茫古老的气息和神秘的力量。
而今,故人转移到子午谷居住,独自一人在阴崖建造茅屋,这里环境更加幽深。"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则描绘了他面前的玄都坛,给人以古老、神秘的感觉,那里的青石冷清而坚硬,常年被寒风吹拂。
接下来的"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和景象,夜晚时分,小鸟在竹林中啼叫,而白天则有王母的车驾从云端降落,带着飘逸的云彩。
诗人随后表达了对故人的理解和赞赏,"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显示出故人选择隐居的智慧,以及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这种生活方式如同美丽的芝草一般,每天都在增长。
最后两句"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则透露出一种遥远而又难以企及的神圣之地,这里充满了吉祥和平安,但同时也有一种隔绝与世俗的感觉,给人以深邃和宁静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生动刻画,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人的深切理解。
发燥始出游,心期结明主。
天方穷畸人,世不喜生语。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独怜身皓皓,不救俗靡靡。
竞趋声利途,孰蹈仁义轨。
寘之勿复道,作者敦窃比。
婺女宝气明,箕尾德星聚。
杂遝贡棘闱,高明识芝宇。
鉴衡付有司,尺度失奇士。
少需知我者,一第溷子耳。
瓠樗嗟无用,车斗可胜数。
老矣何能为,欿然徒自视。
安得善及人,共勉学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