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燥始出游,心期结明主。
天方穷畸人,世不喜生语。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独怜身皓皓,不救俗靡靡。
竞趋声利途,孰蹈仁义轨。
寘之勿复道,作者敦窃比。
婺女宝气明,箕尾德星聚。
杂遝贡棘闱,高明识芝宇。
鉴衡付有司,尺度失奇士。
少需知我者,一第溷子耳。
瓠樗嗟无用,车斗可胜数。
老矣何能为,欿然徒自视。
安得善及人,共勉学为己。
发燥始出游,心期结明主。
天方穷畸人,世不喜生语。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独怜身皓皓,不救俗靡靡。
竞趋声利途,孰蹈仁义轨。
寘之勿复道,作者敦窃比。
婺女宝气明,箕尾德星聚。
杂遝贡棘闱,高明识芝宇。
鉴衡付有司,尺度失奇士。
少需知我者,一第溷子耳。
瓠樗嗟无用,车斗可胜数。
老矣何能为,欿然徒自视。
安得善及人,共勉学为己。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个人志向的感慨。诗中,诗人以出游开始,期待遇见明主,但感叹世道艰难,不喜直言。他引用了俞伯牙与和氏璧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对于追求声名利禄的人群表示失望,认为他们偏离了仁义的道路。
诗人自比为婺女星或箕尾星中的贤良,却被世俗的选拔机制所忽视,才华被埋没。他感叹自己的才能被误判,如同无用的葫芦或斗筲之器,感到年华已逝,无力改变现状。最后,他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希望有人理解并鼓励他自我提升,致力于个人修养。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自我价值的坚守,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