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利穑良欣怀,玉泉秋晓重游来。
窣堵初落成宜望,白玉千尺玲珑堆。
山头八方入遥目,极顶自更延远瞩。
却为前兹造上层,不必重登意已足。
兹非兹讵前非前,意同目异半与全。
塔影风铃幻声色,空诸所有皈青莲。
白云一缕生足底,似是天龙闻法喜。
净缘缀景则不无,而我觉未安于此。
新晴利穑良欣怀,玉泉秋晓重游来。
窣堵初落成宜望,白玉千尺玲珑堆。
山头八方入遥目,极顶自更延远瞩。
却为前兹造上层,不必重登意已足。
兹非兹讵前非前,意同目异半与全。
塔影风铃幻声色,空诸所有皈青莲。
白云一缕生足底,似是天龙闻法喜。
净缘缀景则不无,而我觉未安于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玉泉山定光塔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首句“新晴利穑良欣怀”表达了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农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喜悦心情,引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接着,“玉泉秋晓重游来”点明地点和时间,秋天的清晨,诗人再次来到玉泉山。
“窣堵初落成宜望,白玉千尺玲珑堆”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定光塔的壮观景象,仿佛白玉堆砌而成,玲珑剔透,初建成时便引人注目。接下来,“山头八方入遥目,极顶自更延远瞩”描述了站在塔上,可以远眺四周景色,极目远望的壮丽景象。
“却为前兹造上层,不必重登意已足”表达了一种满足感,虽然可以继续攀登,但眼前的景色已经足够令人陶醉。接下来的几句“兹非兹讵前非前,意同目异半与全”则是在强调心境与视角的变化,即使面对相同的景色,不同的内心感受也能带来不同的体验。
“塔影风铃幻声色,空诸所有皈青莲”描绘了塔影与风铃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皈依于青莲之中。最后,“白云一缕生足底,似是天龙闻法喜”通过想象白云从脚下升起,仿佛天龙听到佛法之喜,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和宁静,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复清先生清绝伦,读书不走缁衣尘。
中年化去梦幻身,诗豪草圣全其真。
夫人未亡垂八旬,堪与孟母为芳邻。
两郎成立俱要津,含笑不愧黄泉人。
柏府冰霜翰苑春,麒麟瑞世何振振。
皇家恤典来方频,松楸千载恩光新,些歌遮莫徒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