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
先祭不敢食,捧鳞望青玄。
人立寒沙上,心专眼悁悁。
渔翁以为妖,举块投其咽。
呼儿贯鱼归,与獭同烹煎。
关关黄金鹗,大翅摇江烟。
下见盈寻鱼,投身擘洪连。
攫拿隐鳞去,哺雏林岳巅。
鸱乌欲伺隙,遥噪莫敢前。
长居青云路,弹射无由缘。
何地无江湖,何水无鲔鳣。
天意不宰割,菲祭徒虔虔。
空馀知礼重,载在淹中篇。
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
先祭不敢食,捧鳞望青玄。
人立寒沙上,心专眼悁悁。
渔翁以为妖,举块投其咽。
呼儿贯鱼归,与獭同烹煎。
关关黄金鹗,大翅摇江烟。
下见盈寻鱼,投身擘洪连。
攫拿隐鳞去,哺雏林岳巅。
鸱乌欲伺隙,遥噪莫敢前。
长居青云路,弹射无由缘。
何地无江湖,何水无鲔鳣。
天意不宰割,菲祭徒虔虔。
空馀知礼重,载在淹中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捕鱼的场景,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的尊重。开篇“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表明獭(一种水生动物)捕获了美味的鱼儿,它似乎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紧接着,“先祭不敢食,捧鳞望青玄”展现了渔翁对待自然界生命的虔诚态度,他在享用之前会进行简单的祭祀,表达一种敬畏之心。
诗中“人立寒沙上,心专眼悁悁”则描绘了一位渔翁站在寒冷的河岸上,全神贯注地等待着捕捉时机,这种专注和耐心是渔翁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渔翁以为妖,举块投其咽”却揭示了一个突发事件,可能因为误会獭的行动,渔翁将石头扔向它。
随后的“呼儿贯鱼归,与獭同烹煎”显示了渔翁与獭之间虽然有过冲突,但最终选择了和解,将捕获的鱼和獭一起带回家中,准备食用。接下来的几句“关关黄金鹗,大翅摇江烟。下见盈寻鱼,投身擘洪连”描绘了一种宁静的景象,其中有大雕在空中飞翔,渔翁潜入水中捕捉鱼群。
而后面“攫拿隐鳞去,哺雏林岳巅。鸱乌欲伺隙,遥噪莫敢前”则通过对鸟类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其中有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反映出一种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
“长居青云路,弹射无由缘。何地无江湖,何水无鲔鳣”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渔翁生活的赞美,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有水就能找到鱼,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值得称道。
最后,“天意不宰割,菲祭徒虔虔。空馀知礼重,载在淹中篇”表达了诗人对渔翁生活态度的理解和尊重,即使是在自然界生存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种敬畏天意、不贪婪的态度,并通过祭祀来传递这种礼节之重,体现出一种文化内涵。
灯光满九衢,弦筦待名姝。
羞嗔夫婿促,娇倩侍儿扶。
鬒浓耀宝饰,佩响按罗襦。
含颦疑有态,敛色看成都。
欲泣声先颤,将行步复须。
梁惊栖玳瑁,枕怯索珊瑚。
除钗劳屡唤,近帐费低呼。
情通呈脸晕,语涩静唇朱。
兰膏薰戺闼,香气郁流苏。
展转动金钏,绰约见冰肤。
使君今有妇,五马不踟蹰。
燕山日落悲风起,百尺高台留故址。
满地狐踪丘陇间,千金马骨荆榛里。
至今行客说燕昭,爱士高风久寂寥。
侵阶碧草空留色,翳土黄金已尽销。
我家定鼎都燕蓟,正是黄金台上地。
万里星槎上汉来,诸侯露冕朝天至。
台前贤士集如云,拄笏弹冠谒圣君。
阳气自生吹黍谷,英雄岂说乐将军。
屠君拥传辞闽海,自有高才轻郭隗。
休叹盐车上太行,何须吊古登寒垒。
至尊侧席正求才,太室明堂日日开。
白璧虞卿先拜赐,黄金宁用筑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