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著雨胭脂湿,绣帘外、春寒犹力。
小楼吹笛杏花天,恰刚是、仲春十一。
淡妆浓抹娇无匹,算一到、西湖也值。
越罗衫子藕丝裙,被烟水、通身染碧。
林花著雨胭脂湿,绣帘外、春寒犹力。
小楼吹笛杏花天,恰刚是、仲春十一。
淡妆浓抹娇无匹,算一到、西湖也值。
越罗衫子藕丝裙,被烟水、通身染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中花朵娇艳的画面,花瓣沾雨如胭脂般湿润,透过绣帘,感受到窗外春寒料峭。小楼上传来悠扬的笛声,正是杏花盛开的时节,农历二月十一日。女子的装扮淡雅又明艳,无论是素颜还是精心打扮,都无人能及她的美丽。诗人认为,即使来到西湖这样的名胜之地,她的风采也足以使之增色。她身着越地的薄罗衫和藕丝裙,被烟雨浸润,仿佛全身都被染上了碧绿的颜色,更显清新脱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风姿与春景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婉约而迷人的意境。
人间何日不尘生,扫到何年扫得清。
输与天台双行者,睡弯苕帚午鸡鸣。
一踏江南地,欢如释重负。
篮舆入寒山,云物明可睹。
苍鳞飘修髯,葱翠引余步。
试问雨雪无,此中未寒冱。
摄衣上层巅,风恬得春煦。
金焦时出没,对时若牙互。
空江卷波涛,遥闻势弥怒。
其阳列众山,雄秀竞奔注。
瞿生抱微疴,荦确行不顾。
语我平生游,必跻最高处。
不然隔培肸,茫然堕云雾。
此语绝可思,颇惬游观趣。
及当未衰年,从子穷山路。
我居四大中,正如衣中著。
我岂好往来,衣当有新故。
道家贵久生,谓当长相附。
竺乾大导师,广说无生语。
亦知海有岸,不识津梁处。
遂与二子偕,万劫每同住。
如在百戏场,好丑安可数。
贤愚贵贱间,头面无不具。
工拙我为之,令子蒙毁誉。
毁誉亦非真,会当随子去。
苟悟万缘空,夫何忧何惧。
一醉能几时,何以消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