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能辛苦叹人穷,况复经行觅句工。
平日相思在天末,今年远别遂湘中。
饥寒似我谁驱迫,人物如公孰长雄。
蕙帐山人久寂寞,曾何台省欠诸公。
何能辛苦叹人穷,况复经行觅句工。
平日相思在天末,今年远别遂湘中。
饥寒似我谁驱迫,人物如公孰长雄。
蕙帐山人久寂寞,曾何台省欠诸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次韵李子永见贻》。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开篇,表达对生活的艰辛和创作的执着,"何能辛苦叹人穷,况复经行觅句工",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接着,诗人感慨与朋友的分离,"平日相思在天末,今年远别遂湘中",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离别的感伤。
诗中,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困苦,“饥寒似我谁驱迫”,揭示了生活的艰难,同时对李子永这样的才俊发出赞叹,“人物如公孰长雄”,认为像李子永这样的人才在当时并不多见。最后,诗人以“蕙帐山人久寂寞,曾何台省欠诸公”作结,暗指自己虽然身处偏远,但仍然期待朝廷能有更多的杰出人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生活的自述,又有对友人的赞赏,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社会贤才的期盼。
读书万卷必读律,此语偶自坡公出;
其实二者匪殊观,治心救世理则一。
书之注疏多于书,律亦如是贵详悉。
后生聪明且轻薄,瞥眼看律如驰驿;
句可割裂字可删,顿令本文无完质。
律文尚遭刽子手,区区民命复何有!
民命纵为君所轻,舞文无乃露其丑;
君久自负读书人,只恐读书亦失真。
风定树还号,雨霁云犹湿。
朝阳有畏心,徘徊上原隰。
水鸟带波飞,啄禽晒衣立。
叉鱼渔荷蓑,割稻农戴笠。
日暮各还家,蛙在水中泣。
欹枕一以听,阁阁鸣何急。
纤月细于钩,流光剧可挹。
飞萤不避人,夜静穿窗入。
干将一试已芒寒,赤县神州次第安;
建业山川吴帝阙,皖城戈甲魏军坛。
东来玉帛空胡虏,北望铜符尽汉官。
犹忆高皇初定鼎,和阳草昧正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