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割地亦徒忧,烽火连天尚不休。
家有两姑难作妇,国无一士觅封侯!
安危于我何轻重,得失劳人问去留。
大局不禁长太息,华夷从此是春秋。
生逢割地亦徒忧,烽火连天尚不休。
家有两姑难作妇,国无一士觅封侯!
安危于我何轻重,得失劳人问去留。
大局不禁长太息,华夷从此是春秋。
这首诗名为《书愤》,作者为清代诗人王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和对自己无法改变时局的无奈。首句"生逢割地亦徒忧"揭示了诗人身处乱世,目睹领土丧失的悲愤;"烽火连天尚不休"进一步强调战乱未止的严峻形势。
"家有两姑难作妇,国无一士觅封侯"两句,通过个人家庭的困境映射出国家人才凋零,缺乏能为国效力的英雄豪杰,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无人材的失望。"安危于我何轻重,得失劳人问去留",诗人感叹个人的安危与国家的兴衰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个人的得失也难以左右大局。
最后两句"大局不禁长太息,华夷从此是春秋",诗人深感无力回天,只能长叹,预示着国家将面临长期的动荡分裂,如同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纷争。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忧患意识和历史感慨的诗篇。
渊明诗百篇,无一不说酒。
四顾宇宙间,独与此物厚。
子云苦家贫,日给或亡有。
艰难识奇字,草玄至白首。
时时载酒来,尚乃好事友。
吾兄斯人徒,性亦嗜醇酎。
宁知俗士嫌,益觉儿女丑。
孰云醉无度,婉婉春月柳。
区区布肉论,迟速同一朽。
但看古圣贤,得如饮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