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霭丝丝淡亦浓,未随啼鴃恼东风。
旗亭曲度㕠鸦色,玉琯词镌百子琮。
露冷鸭烟沉细篆,人归峡两溅轻容。
清尊莫惜寻春晚,神女祠前己暮钟。
晴霭丝丝淡亦浓,未随啼鴃恼东风。
旗亭曲度㕠鸦色,玉琯词镌百子琮。
露冷鸭烟沉细篆,人归峡两溅轻容。
清尊莫惜寻春晚,神女祠前己暮钟。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清新宁静的景象。首句“晴霭丝丝淡亦浓”,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薄雾轻笼的景象,既不浓重也不稀薄,恰到好处地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接着,“未随啼鴃恼东风”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啼鴃(即杜鹃)的鸣叫与恼人的东风联系起来,反衬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旗亭曲度㕠鸦色,玉琯词镌百子琮”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春日里特有的景致。旗亭曲度,仿佛是悠扬的乐曲在空中回荡,而㕠鸦色则暗示着一种深邃而神秘的色彩,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玉琯词镌百子琮,则可能是指诗人用玉制的乐器演奏出的音乐,与百子琮(古代的一种礼器)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文化内涵。
“露冷鸭烟沉细篆,人归峡两溅轻容”两句,继续描绘了春日傍晚的景色。露水在微风中轻轻飘散,如同细篆般轻盈,而归家的人们在峡谷间留下轻柔的足迹,增添了生活的温馨与和谐。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清尊莫惜寻春晚,神女祠前己暮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向往。清尊(清酒)象征着高洁与雅致,诗人邀请友人共饮,享受春日的余晖,而神女祠前的暮钟,则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但心中的美好与期待却不会消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山川相对一悲翁,往事纷纷梦寐中。
邂逅故人恩意在,低徊今日笑言同。
看吹陌上杨花满,忽忆岩前蕙帐空。
亦见桐乡诸父老,为传衰飒病春风。
城郭名王据两陲,军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无传箭,汉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
周家道泰西戎喙,还见诗人咏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