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途虽反侧,春草自萋迷。
独树花仍发,何枝鹊可栖。
犬羊终逐北,貔虎未征西。
回首长安路,茫茫日欲低。
世途虽反侧,春草自萋迷。
独树花仍发,何枝鹊可栖。
犬羊终逐北,貔虎未征西。
回首长安路,茫茫日欲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独自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心境。
"世途虽反侧"一句,以反常的世界局势为背景,反衬出主体的情感和态度。"春草自萋迷"则是对周遭环境的一种描绘,通过春草的茂盛来表现季节的变换与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景象。
"独树花仍发"强调的是即便是在孤零零的状态下,大自然依旧有新的生机勃发。"何枝鹊可栖"则是从鸟类寻觅安身之地这一行为,来表达一种对于归宿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犬羊终逐北,貔虎未征西"两句,通过动物的活动,隐喻着世间纷争与动荡,但在诗人的视角中,这些都已被远离,显得不那么重要。
最后两句"回首长安路,茫茫日欲低"则是诗人对于往昔记忆的追溯,以及对即将落幕的一天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长安”虽未明言,但已成为历史和文化记忆的象征,而“茫茫日欲低”的描写,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光阴似箭、岁月匆匆的无奈与沉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间动乱与自然界的平静,传达了诗人超脱尘嚣、向往恬淡生活的情怀,同时也表露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车棱棱,石角角,车声彭彭斗石角。
马蹄蹴石石欲落,不知何年鬼斧凿。
仅与青天通一握,上有藤束万仞之崖,下有泉喷千丈之壑。
太行羊肠蜀剑阁,身热头痛悬度索。
一夫当关万夫却,未必有此奇巘崿。
吾皇神圣混地络,烽火不红停夜柝。
但有地险今犹昨,我扶瘦筇息倦脚。
欲叩往事云漠漠,平沙风起鸣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