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流云走石沙,诸天隐隐落空花。
一尘不到清虚境,羡尔山中老衲家。
白日流云走石沙,诸天隐隐落空花。
一尘不到清虚境,羡尔山中老衲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脱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首句“白日流云走石沙”,以动态的视角描绘了阳光下云彩在石沙上快速移动的景象,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流”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描绘了云彩的动态美,也暗含了时间的流动感。
第二句“诸天隐隐落空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意境。诸天,指的是广阔的天空,这里用来形容云彩仿佛从天空中落下,形成了一种虚幻而又美丽的景象。“隐隐”二字则强调了这种景象的若隐若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同时,“空花”象征着一切皆空的理念,暗示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短暂与虚幻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一尘不到清虚境”,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清虚境”可以理解为一种纯净、无尘的内心状态,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的愿望。这一句通过“一尘不到”的描绘,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与前两句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内外呼应。
最后一句“羡尔山中老衲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僧侣生活的向往和羡慕。这里的“老衲”指的是和尚,尤其是那些修行多年的高僧。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与禅宗智慧的深深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江从归峡来,万派争一窭。
横石亘其前,直下泻悬溜。
欲下不下时,其势犹未骤。
陡跌忽仰翻,直驰更回斗。
白日生雷霆,雹雨忽奔凑。
深冥不测底,淘刷厚坤透。
长年素习险,到此俱眩瞀。
人声杂水声,飞沫溅襟袖。
深疑咫尺间,鬼伯已预候。
出险如再生,惊喜念交辏。
舟师擂大鼓,牲醴谢神佑。
具道过此滩,往往遭倾覆。
上滩须顾前,下滩须顾后。
上滩力可施,下滩力难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