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张阳峰壁间韵》
《次张阳峰壁间韵》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白日流云走石沙,诸天隐隐落空花。

一尘不到清虚境,羡尔山中老衲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脱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首句“白日流云走石沙”,以动态的视角描绘了阳光下云彩在石沙上快速移动的景象,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流”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描绘了云彩的动态美,也暗含了时间的流动感。

第二句“诸天隐隐落空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意境。诸天,指的是广阔的天空,这里用来形容云彩仿佛从天空中落下,形成了一种虚幻而又美丽的景象。“隐隐”二字则强调了这种景象的若隐若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同时,“空花”象征着一切皆空的理念,暗示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短暂与虚幻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一尘不到清虚境”,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清虚境”可以理解为一种纯净、无尘的内心状态,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的愿望。这一句通过“一尘不到”的描绘,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与前两句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内外呼应。

最后一句“羡尔山中老衲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僧侣生活的向往和羡慕。这里的“老衲”指的是和尚,尤其是那些修行多年的高僧。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与禅宗智慧的深深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编录先仲兄遗稿追悼

涕泪深深欲满衫,竟从苦海断归帆。

夜台得友心应慰,石阙知君口尚衔。

鸿雁余哀云外叫,风波无恙箧中缄。

遗编重向残镫读,此笔生前早蜕凡。

(0)

新滩

江从归峡来,万派争一窭。

横石亘其前,直下泻悬溜。

欲下不下时,其势犹未骤。

陡跌忽仰翻,直驰更回斗。

白日生雷霆,雹雨忽奔凑。

深冥不测底,淘刷厚坤透。

长年素习险,到此俱眩瞀。

人声杂水声,飞沫溅襟袖。

深疑咫尺间,鬼伯已预候。

出险如再生,惊喜念交辏。

舟师擂大鼓,牲醴谢神佑。

具道过此滩,往往遭倾覆。

上滩须顾前,下滩须顾后。

上滩力可施,下滩力难救。

(0)

陈庆覃诗钞题辞·其三

虞舜藏弓苍梧野,我家正度南岳下。

眼看乡井多誉髦,凌周郭李皆健者。

何郎苍老孙郎少,君合众铜付一冶。

楚人自古工语言,湘流到今悼屈贾。

褊夫例缚文字禅,剑头一吷真粲然。

(0)

一榭园吊孙渊如先生

西风影里倚危阑,杰阁崚嶒路曲盘。

修竹当门云影薄,枯荷卷叶雨声乾。

谈经人去虚堂静,埋剑池空夕照残。

忆到五松园外路,石城烟柳共荒寒。

(0)

不雨叹·其二

有兵之地多杀伤,无兵之地多凶荒。

前年旱蝗在麦后,今年麦秋几无有。

呜呼苍天兮民何辜!边隅不静兮,中田荒芜。

宁被荒兮毋被兵,半菽不饱兮,芸芸其生。

(0)

题杨龙友画扇·其二

二月春风散麴尘,波光如镜草如茵。

桃花扇子都零落,忍忆秦淮旧日春。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