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鸣雁篇》
《鸣雁篇》全文
明 / 王慎中   形式: 古风

寒空历历夜星稀,旅雁酸嘶何处归。

霜清露白闻声急,河广江上恨力微。

本谓候时依煖去,何言中路失群飞。

群飞超忽关山迥,祗抱离心独耿耿。

每向天边泣字文,却从月下疑弓影。

孤鸣如和陇头唫,单栖不殊泽畔醒。

迁客飘摇靡定居,麃麃雨雪赋其虚。

此时遥听人何似,避地翻伤鸟不如。

回首瑶池霄汉傍,颉颃玉羽泛清凉。

南北欲知悲喜地,但看风失与云翔。

(0)
鉴赏

这首《鸣雁篇》描绘了雁群在寒冷夜晚的孤独与哀鸣,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寓意。

首句“寒空历历夜星稀”,描绘了寒冷的夜空中星星稀疏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旅雁酸嘶何处归”一句,直接点出了雁群的处境,它们在夜空中哀鸣,寻找着归宿的方向,表达了雁群的迷茫与无助。

“霜清露白闻声急,河广江上恨力微”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雁群的困境。霜冷露白,声音急促,河宽江阔,力量微弱,这些都象征着雁群面临的艰难环境与内心的痛苦。

“本谓候时依煖去,何言中路失群飞”揭示了雁群原本遵循季节变化规律南迁,却在途中失去了队伍,遭遇了意外的挫折,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群飞超忽关山迥,祗抱离心独耿耿”描述了雁群在广阔天地间独自飞翔,内心充满孤独与坚持,展现了雁群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执着。

“每向天边泣字文,却从月下疑弓影”通过雁群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人类文明的向往,又有对潜在威胁的警惕。

“孤鸣如和陇头唫,单栖不殊泽畔醒”以雁群的叫声和生活状态为喻,表达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孤独感,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自我觉醒。

“迁客飘摇靡定居,麃麃雨雪赋其虚”将雁群的迁徙与人的流离失所相联系,暗示了人类社会中的漂泊与无奈。

“此时遥听人何似,避地翻伤鸟不如”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指出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脆弱与无助,甚至不如自然界中的生物。

最后,“回首瑶池霄汉傍,颉颃玉羽泛清凉”描绘了雁群在高远天空中的自由与宁静,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雁群的形象,深刻反映了生命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孤独、挣扎、坚持与希望,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作者介绍
王慎中

王慎中
朝代:明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百舌吟

晨星晱晱残月低,众禽尚睡鸦未啼。

树头春鸟独何事,饶舌能令听者迷。

间关宛转百般巧,乍听仍续声不了。

鹦鹉能言岂及繁,鸧鹒有韵无如巧。

飞来屋角自在鸣,向人媚语殊多情。

楚国祸缘靳尚产,秦王心与张仪倾。

欲诉化工除此禽,此禽得时谗变音。

谮愬不行主明哲,尧庭舜陛鸾凤吟。

(0)

夜宿郭道士山房

珠宫夜无喧,潇洒绝壁下。

天高露气澄,溪净月光泻。

孤吟虚馆秋,独宿空山夜。

何当谢九尘,笙鹤拥高驾。

(0)

题鱼荷卷

江天向晚烟漠漠,万顷平波澹寒绿。

败荷经雨翠盖倾,细荇牵风青缕弱。

碧空倒影浸琉璃,队队鲜鳞游碧落。

雪晴时逐白浪翻,月明静带浮光跃。

君不见层台嵯峨临水头,何人更复被羊裘。

又不见磻溪春深芳草多,只今渭水空东流。

感予亦有鸥鸟兴,沧浪归梦常悠悠。

何当结屋沧江上,钓竿长拂芦花秋。

(0)

嵩阳咏罗寺晚钟

诸品上方夕,微钟出瑶岭。

声随孤鸟空,梵逐群机泯。

时有独归僧,月明步萝径。

(0)

夜宿水馆

惊雁相呼秋满江,小轩临水似艂艭。

夜阑不寐思兄弟,风叶萧萧正打窗。

(0)

过直沽

直沽东望海茫茫,北运当年亿万粮。

吴地广收新䆉稏,燕云难护旧帆樯。

潮生海月人烟静,浪捲秋风水气凉。

苇屋野人垂泪说,雕梁画栋久成荒。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