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
幄中多妙画,阃外即长城。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空馀行乐处,画像俨如生。
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
幄中多妙画,阃外即长城。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空馀行乐处,画像俨如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应辰的作品,名为《挽学士张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一位学者或官员的生活和品德。
"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平凡生活中关注国家大事,对军事有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里的“俎豆”指的是日常琐碎的事务,“逢时”则是指偶尔、机会之际,而“论兵”则显示出主人公对于国防和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
"幄中多妙画,阃外即长城。" 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生活环境的宏伟与壮丽。“幄中”指的是室内,而“妙画”则展示了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味;“阃外”则是指室外,直接提及“长城”,表明主人的居所可能靠近或有着历史悠久的象征——长城。
"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 这两句表达了对主人公品德高尚和学问渊博的赞赏。“三府”通常指的是州、郡、县等地方官署的最高机构,而“两楹”则是书房或学堂的代称。这两句话意味着,尽管主人的仕途未及于高级官职,但他的学识和德行却如同已经登上学术之巅。
"空馀行乐处,画像俨如生。"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主人公闲暇时光的乐趣,以及他对艺术的追求与赏析。“空馀”意味着在闲暇和悠然自得中,“行乐处”则是指寻找快乐的地方;“画像俨如生”则表明画中的形象栩栩如生,显示出主人的审美能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品德学问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位学士张公的崇高评价和深厚情谊。
杨花初生时,出在杨树枝。
春风一飘荡,忽与枝柯离。
去去辞本根,日月逝无期。
欲南而反北,焉得定东西。
忽然惊飙起,吹我云间飞。
春风无定度,却送下污泥。
寄谢枝与叶,邂逅复何时。
我愿为树叶,复恐秋风吹我令黄萎。
我愿为树枝,复恐斧斤斫我为椽榱。
只愿为树根,生死长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