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灰拨尽尚沉吟,身死何须要赏音。
遗恨有情偷记去,无从灰得此人心。
炉灰拨尽尚沉吟,身死何须要赏音。
遗恨有情偷记去,无从灰得此人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深情。"炉灰拨尽尚沉吟",形象地写出她即使面对死亡,仍沉浸在诗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仿佛在炉火中寻找最后的灵感和表达。"身死何须要赏音",表达了她对于身后名声的淡泊,更看重的是诗歌本身的情感寄托。
"遗恨有情偷记去",暗示她的诗歌虽然可能不被世人所知,但那份情感却深深烙印在有心人的心中,这正是她创作的真正价值所在。"无从灰得此人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远影响,即使身体化为灰烬,但诗歌中的情感却如灵魂般永存。
整首诗以女子的临终之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艺术和情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诗歌力量的深刻理解。孙原湘通过这样的笔触,传达出一种超越生死的艺术追求和情感共鸣。
滑路滑如苔,涩路涩若梯。
更堪都梁下,一雪三日泥。
泥深尚云可,委身饿虎蹊。
心寒道上迹,魄碎茆叶低。
常恐不自免,一死均猪鸡。
老马亦甚畏,愶愶不敢嘶。
吾闻虎虽暴,未尝窥汝栖。
孤行暮不止,取祸非排挤。
彼谗实有心,平地生沟溪。
哀哉马新息,薏苡成珠犀。
昔戍蚕丛北,频行凤集南。
烽传戎垒密,驿远客程贪。
春尽花犹坼,云低雨半含。
种畬多菽粟,艺木杂松楠。
妇汲惟陶器,民居半草庵。
风烟迷栈阁,雷霆起湫潭。
城郭秦风近,村墟蜀语参。
快心逢旷野,刮目望浮岚。
考古时兴感,无诗日每惭。
嘉陵最堪忆,迎马柳毵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