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江上洲,过江化为枳。
情性本非殊,风土不相似。
橘生江上洲,过江化为枳。
情性本非殊,风土不相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动的物候景象和哲理思考。"橘生江上洲",以橘树起兴,象征着事物的原生环境和本性。橘在江南水乡的洲渚上生长,自然条件适宜,结出甘甜的果实。然而,"过江化为枳",当橘树被移植到对岸,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差异,橘子可能无法保持原有的形态,变成了苦涩的枳实。这不仅是地理环境的变化,也是暗示人事变迁或环境影响个体命运的隐喻。
诗人进一步指出,"情性本非殊",人的情感和品性原本并无本质的不同,就像橘子的内在品质。然而,"风土不相似",外部环境的影响却能改变事物的外在表现。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环境决定论的微妙质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揭示了环境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洞察。
晓星低射疏棂,殢寒却枕还慵起。
炊烟逗屋,隔房人语,镫前行李。
霜滑平桥,雾迷衰草,时闻流水。
怅雕鞍独拥,清寒满袖,入斜月、空山里。
谩把鞭梢暗指。
酒旗边、柴门又闭。
分水点墨,因风欲寄,梅花万里。
宝帐春慵,梦中肯信,有人憔悴。
待归来、别倚新腔,换却泪毫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