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羊裘祇着蓑,黄昏偷钓下秋波。
小桥来往行人断,物色宁教访得么。
不着羊裘祇着蓑,黄昏偷钓下秋波。
小桥来往行人断,物色宁教访得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秋日垂钓图。诗人以“不着羊裘祇着蓑”开篇,巧妙地运用了“羊裘”与“蓑衣”的对比,前者是古代文人隐居江湖的象征,后者则是渔夫日常劳作的装备,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渔夫身份的认同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黄昏偷钓下秋波”,黄昏时分,诗人似乎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到水面,开始他的垂钓之旅。这里的“偷钓”二字,既体现了垂钓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份宁静时光的珍惜与享受。
“小桥来往行人断”,随着夜幕的降临,小桥上过往的行人逐渐稀少,整个世界仿佛被夜色温柔地包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烘托了垂钓场景的宁静,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画面。
“物色宁教访得么”,最后一句,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赞叹与思考。这里的“物色”既指眼前的景致,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通过这一问,诗人似乎在邀请读者一同去发现、去感受这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简单、纯粹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垂钓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