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齿还无恙,登临一任将。
每拖山岳雨,不践市廛霜。
疏落神逾贵,安閒迹亦凉。
丹枫看薄暮,车马竟何常。
两齿还无恙,登临一任将。
每拖山岳雨,不践市廛霜。
疏落神逾贵,安閒迹亦凉。
丹枫看薄暮,车马竟何常。
这首《秋屐》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描绘了一位老人在秋季穿着木屐,独自漫步于山间的情景。诗中通过“两齿还无恙”开篇,巧妙地将老人的年迈与木屐的完好相联系,既展现了老人的坚韧与乐观,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登临一任将”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老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不惧登山涉水,即使面对风雨,也依然前行,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坚定。
“每拖山岳雨,不践市廛霜。”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老人在自然界的行踪,无论是山间的雨水还是市镇的霜雪,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这里不仅体现了老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更蕴含着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疏落神逾贵,安閒迹亦凉。”这两句诗则从精神层面深入,赞美了老人内心的丰富与高贵。即便是在孤独与清冷中行走,他的心灵依旧保持着宁静与超然,这种内在的富足与平和,比任何物质上的拥有都更为珍贵。
最后,“丹枫看薄暮,车马竟何常。”这两句诗以夕阳下的红叶作为背景,将画面定格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时刻。老人独自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而远方的车马喧嚣似乎与他无关,突显出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通过对老人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在繁华世界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历历山水郡,行行襟抱清。
两崖束沧江,扁舟此宵征。
卧闻滩声壮,起见渚烟横。
西风林木净,落日沙水明。
高旻众星出,东岭素月生。
舟子棹歌发,含词感人情。
人情苦不远,东山有遗声。
岂不怀燕居,简书趣期程。
优游恐不免,驱驰竟何成。
我生悠悠者,何日遂归耕。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楚江倒水天上来,吴山削玉青崔嵬。
飞流欲截众峰险,挥手可擘烟云开。
危亭据此揭佳丽,斲出榱桷超层台。
凭空直喜纵高举,下瞰愈觉心悠哉。
旷野万顷正入眼,清风四坐无纤埃。
浅黛低泼弱柳色,红粉正抹秋莲腮。
好音终日自多兴,美景变态谁能裁。
主人与客穷新赏,罗榼更掷神仙杯。
歌珠舞雪不知已,何妨邀月聊徘徊。
时来孰肯趣真隐,寄语沮溺无嫌猜。
巧绾银丝,更排匀翠朵,者般工致。
娇黄半吐,宛转撩人情思。
天寒九九,费揎袖、玉纤拎起。
莫错认、茉莉风流,悄看水晶帘底。和烟似挑鸦嘴。
想山中采药,麻姑来未。横陈怕嚼,别是绿华风味。
红珠斗帐,待低挂、粉融香腻。
尽消受、倦倚薰笼,静闻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