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泉流出小塘,村居父老得其详。
因言此水三冬暖,不似人情一味凉。
看彼波中凝线绿,知他坎下毓硫黄。
每逢胜境留心记,此是辽东第六汤。
混混泉流出小塘,村居父老得其详。
因言此水三冬暖,不似人情一味凉。
看彼波中凝线绿,知他坎下毓硫黄。
每逢胜境留心记,此是辽东第六汤。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句“混混泉流出小塘”,以“混混”形容泉水的浑浊,暗示了源头的原始与自然,而“小塘”则描绘了这一自然景观的宁静与小巧,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村居父老得其详”,点明了这一景致与当地居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
“因言此水三冬暖,不似人情一味凉。”这两句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温暖与人间情感的冷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在寒冷的冬季,泉水依然温暖如春,而人世间却往往冷漠无情,这种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自然之美的可贵与人性的缺失。
“看彼波中凝线绿,知他坎下毓硫黄。”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泉水的清澈与深邃,通过“凝线绿”的动态美和“毓硫黄”的静态美,展现了泉水的丰富层次和内在生命力。这里的“硫黄”可能象征着泉水中的矿物质或某种神秘力量,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最后,“每逢胜境留心记,此是辽东第六汤。”诗人表示每当遇到这样的美景都会铭记在心,并指出这是辽东地区第六个著名的温泉。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暗示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蕴含了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呼吁。
从候昭神世,息燧应颂道。
玄化尽天秘,凝功毕地宝。
笙镛流七始,玉帛承三造。
委霰下璇蕤,叠雪翻琼藻。
积曙境宇明,联萼千里杲。
掩映顺云悬,摇裔从风扫。
发贶烛侄前,腾瑞光图表。
泽厚见身末,恩逾悟生眇。
竦诚岱驾肃,侧志梁銮矫。
旋经义兴境,弭棹石兰渚。
震泽为何在,今唯太湖浦。
图径萦五百,眇目缅无睹。
高天淼若岸,长津杂如缕。
窈窕寻湾漪,迢递望峦屿。
惊飙扬飞湍,浮霄薄悬岨。
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
黯蔼天时阴,岧峣舟航舞。
凭河安可殉,静观戒征旅。
玄云起丘山。祥气万里会。龙飞保蜿蜿。
凤翔何翙翙。昔在唐虞朝。时见青云际。
今亲游万国。流光溢天外。鹤鸣在后雷锋。
清音随风迈。成汤隆显命。伊挚来如飞。
周文猎渭滨。遂载吕望归。符合如影飨。
先天天弗违。辍耕综时纲。解褐衿天维。
元功配二王。芬馨世所稀。我皇叙群才。
洪烈何巍巍。桓桓征四表。济济理万机。
神化感无方。髦才盈帝畿。丕显惟昧旦。
日新孔所咨。茂哉明圣德。日月同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