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抽篁,风解箨,满地碧云皱。
笋做吟鞋,不雨也凉透。
可堪石上琅玕,旧题诗处,已点上、绿苔如绣。
满岩岫。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
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
料伊一样伤心,罗衣憔悴,也似我、暮寒时候。
露抽篁,风解箨,满地碧云皱。
笋做吟鞋,不雨也凉透。
可堪石上琅玕,旧题诗处,已点上、绿苔如绣。
满岩岫。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
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
料伊一样伤心,罗衣憔悴,也似我、暮寒时候。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竹林中寒意袭人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露抽篁,风解箨”开篇,生动展现了竹子在秋风秋露中的生长状态,竹叶随风飘动,仿佛满地铺满了碧绿色的波纹。接着,“笋做吟鞋,不雨也凉透”,巧妙地将竹笋比作吟诗的鞋子,即使没有雨水,空气中也弥漫着凉爽的气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可堪石上琅玕,旧题诗处,已点上、绿苔如绣。”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幽静与岁月的痕迹,石上的竹节(琅玕)与旧日题诗的地方,如今被绿苔覆盖,如同精美的绣品,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更迭。
“满岩岫。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诗人通过观察岩石间的景象,发现轻盈的花朵已经凋零殆尽,推断此时已是秋季,进一步强化了季节变换的主题。
最后,“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料伊一样伤心,罗衣憔悴,也似我、暮寒时候。”诗人将自己与竹林中的竹子、门前的景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孤独、寒冷和岁月无情的感慨。这里的“伊”指代的是竹子,也是诗人自己,暗示了在寒冷的季节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都难以逃脱岁月的侵袭,都面临着相似的伤感与孤独。
整首词通过对竹林秋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麦野青深,桃溪红暗,浪游何处芳园。
清明初过,门巷霭晴烟。
柳外池塘绿遍,溪流细、终日溅溅。
东风软,谁家儿女,墙里送秋千。花前。
从醉倒,吾当尽量,君盍忘年。
纵杯盘草草,随分开筵。
自有高谈雄辩,何须问、急管繁弦。
身长健,少陵如在,应赋饮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