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矶空峙,翻风燕不迷。
朝天台已筑,何处着丸泥。
弹子矶空峙,翻风燕不迷。
朝天台已筑,何处着丸泥。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浈峡谣五首》中的第一首,题为“弹子矶”。诗人以弹子矶为背景,通过描绘其孤独耸立的景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或境况的思考。
"弹子矶空峙",开篇即描绘出弹子矶独立江边的雄姿,"空峙"二字既写出其地理位置的险要,又暗示了其无人问津的孤寂。"翻风燕不迷",进一步通过燕子在风中飞翔而不迷失方向的形象,象征着即使面对动荡的环境,人们也应该保持清醒和坚定。
"朝天台已筑",暗指某种理想或追求已经建立,但紧接着诗人发出疑问:"何处着丸泥?"这句诗意蕴深长,丸泥通常用于筑台,此处可能寓意着实现理想需要实际行动,但诗人却在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或途径去实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让人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寻觅前行之路。
归与归与,钟山之英,草堂之灵。
看阜属蒋侯,小姑相倚,墩乃谢传,介甫何争。
一片江山,六朝金粉,著我其闲亦有情。
无名氏、是南州孺子,东郭先生。
有时醉笔纵横,定题遍、江南泾翠屏。
喜溪犬图书,扁舟安稳,孺人稚子,寿母康宁。
画里携家,花时载酒,吴越风光次第经。
缁尘里、问驴车辛苦,名宦谁成。
峭风吹敛斜阳色,疏林黯收残照。
幂䍥生寒,低迷做暝,一径烟笼翠筱。归鸦恁早。
看润花魂,露香兰笑。也似春来,绿章凭向上清告。
江湖秋水正阔,有溟蒙远影,鸿雁初到。
酿作秋霖,催将落木,满目氛昏难扫。黄华瘦了。
镇慵卷疏帘,翠楼人悄。付与莎边,暗蛩吟到晓。
便年年、仙源依旧,天涯老尽崔护。
乱红一晌风前嫁,憔悴花枝无主。
难遣处,那树上、流莺分付他何去。痴情漫诉。
但嫩绿阴中,雨丝缭绕,流水学人语。
还记得,香雪盈盈载路。绯霞天外齐吐。
伤春只有花同我,怅说斜阳迟暮。
嗟我误,悔不动、啼鹃再四留春住。知花怨否。
想魂化扬烟,和愁和烟,泥我画船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