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节鱼符出汉朝,东方杀气几时销。
六千君子初辞粤,七十元戎拟渡辽。
道远旌旗凌晓雾,令严刁斗肃寒宵。
莫歌雨雪伤行役,圣主忧劳待赐貂。
虎节鱼符出汉朝,东方杀气几时销。
六千君子初辞粤,七十元戎拟渡辽。
道远旌旗凌晓雾,令严刁斗肃寒宵。
莫歌雨雪伤行役,圣主忧劳待赐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应申所作的《东事有感四首》中的第四首,通过对古代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虎节鱼符出汉朝”,以“虎节”和“鱼符”象征着权力和身份,暗示了战争的起源,同时也暗含着历史的传承。接着,“东方杀气几时销”一句,直接点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死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持续不断的忧虑。
“六千君子初辞粤,七十元戎拟渡辽”两句,通过对比“六千君子”的离开与“七十元戎”的准备渡海,展现了战争规模之大,以及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巨大反差。这里“君子”与“元戎”的区别,可能隐喻了文武官员的不同角色在战争中的作用。
“道远旌旗凌晓雾,令严刁斗肃寒宵”描绘了军队行进的艰难与纪律的严格,通过“凌晓雾”和“肃寒宵”这样的自然景象,增强了画面的氛围感,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环境的恶劣和士兵生活的艰苦。
最后,“莫歌雨雪伤行役,圣主忧劳待赐貂”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士兵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期望。这里的“圣主”指的是皇帝,而“赐貂”则是一种恩赐,意味着诗人希望皇帝能体恤士兵的辛劳,减少不必要的战争,实现国家的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千古南阳,刘郎乡国,依约楚俗秦风。
英姿豪气,耆旧笑谈中。
珰佩来从帝所,许洲花、潭菊从容。
霜秋晓,凉生日观,极目送飞鸿。主公。
天下士,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醉高歌起舞,唤醒人龙。
我自人间漫浪,平生事、南北西东。
辞公去,寒眸激电,曾识小安丰。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