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泛旸谷,孤光动天门。
鸿濛启青苍,仰见乔岳尊。
郁若灏气接,下与浮云骞。
群峰争嵯峨,拱列同星垣。
我欲凌绝巘,俯视周大寰。
奋迅鲜羽翼,屼峍难攀援。
从来圣神出,升陟柴以燔。
五王觐国后,三观窥河源。
今适遘王会,将策明堂文。
下诏召博士,因之及公孙。
自笑圭筚士,敢为封禅言。
神功发眺听,博议开浑元。
但当入林丘,挥手长松间。
朝日泛旸谷,孤光动天门。
鸿濛启青苍,仰见乔岳尊。
郁若灏气接,下与浮云骞。
群峰争嵯峨,拱列同星垣。
我欲凌绝巘,俯视周大寰。
奋迅鲜羽翼,屼峍难攀援。
从来圣神出,升陟柴以燔。
五王觐国后,三观窥河源。
今适遘王会,将策明堂文。
下诏召博士,因之及公孙。
自笑圭筚士,敢为封禅言。
神功发眺听,博议开浑元。
但当入林丘,挥手长松间。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太阳升起时,光芒照耀在泰岳(泰山)的壮丽景象。诗人站在山顶,感受到浩渺的云气与山峰的峻峭,犹如星河拱卫着天地之间的尊崇气象。他表达了自己想要攀登绝顶的愿望,然而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无法轻易到达。诗人联想到古代圣贤如黄帝、炎帝等通过祭祀和封禅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以及帝王们登基后的重大活动。
诗人被召往京城参加盛会,途中遥望泰山,感慨万千。他自嘲为微不足道的学者,却敢于谈论封禅这样的宏大主题。他认为应当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而非追求世俗权力。整首诗寓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自己学术使命的沉思。
胜日成游览,名山气郁葱。
星临箕度北,龙结太行东。
万壑争回马,千流竞引虹。
云霞连朔漠,台殿倚鸿濛。
鸟背岩松落,螭头石窦通。
晴光含淑景,黛色照长空。
野药低垂蔓,山花半隐红。
乍惊栖阆苑,复讶入崆峒。
地胜尘嚣迥,心閒物我同。
悠然发长啸,遗响落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