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万水吟风叶,挈友重阳上野舟。
数月雨阴今白日,一身天地此清秋。
逐时庄菊花初放,应节村杯酒暂酬。
晚暮更催双棹返,汴州谁信有沧洲。
出门万水吟风叶,挈友重阳上野舟。
数月雨阴今白日,一身天地此清秋。
逐时庄菊花初放,应节村杯酒暂酬。
晚暮更催双棹返,汴州谁信有沧洲。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九日诣东庄遇水则舟之同黄子符李二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黄子符、李二生在重阳节出行赏景的经历。首句“出门万水吟风叶”,写出了诗人带着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出门远行,沿途风吹落叶,意境悠然。接着,“挈友重阳上野舟”点明了节日和出行方式,重阳登高,乘舟而行,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数月雨阴今白日”表达了诗人对久雨之后终于迎来晴朗天气的喜悦,暗示了他们旅途中的艰辛与期待。接下来,“一身天地此清秋”进一步强调了此时的季节特征,清秋的宁静与开阔,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清爽与旷达。
“逐时庄菊花初放”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这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象征着丰收和长寿,也为他们的旅程增添了一抹诗意。尾联“晚暮更催双棹返,汴州谁信有沧洲”则透露出诗人对归程的期待,以及对汴州(当时的行政中心)繁华现实与理想中远离尘嚣的沧洲(隐逸之地)的对比,流露出淡淡的隐逸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佳节的游历过程,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君看蛮溪,也略略、有些图画。
映高低蓼汀花岸,竹篱茅舍。
一白寒沙春未碧,半黄浅树秋犹赭。
怎钟声飘不过江来,丝风挂。短杨柳,渔罾架。
横几支,船儿暇。正深篷坐雨,闲评鲈价。
水地无人看立鹭,山天有路闻嘶马。
问何如三十六湘湾,将帆卸。
名状元孙,不喜谈文,从军战场。
记楼船飞渡,寒江惨白,营门起立,残月昏黄。
末路英雄,一官江海,吴市箫声最慨慷。
酒酣后,每抽弧注矢,思射天狼。尊前莫问行藏。
且收拾功名入醉乡。
笑吾侪今日,学书学剑,中原几辈,称帝称王。
二十年华,万千事业,第一关心镜里霜。
相思处,又雁声湘路,潮信钱塘。
叹壑舟移,江山在、千古空无英杰。
金陵花月好,问南朝遗事,燕莺愁说。
顾曲当年,横江此际,心写君身仙骨。
高吟天风冷,望烟峦沐翠,雾螺梳发。
似辽鹤重来,梦新人故,倦怀何极。年涯如过客。
旧游地、吴楚今非昔。
尽廿载、豪情湖海,热泪神州,卷沧波练涛山立。
雁字排笙翼。还豫蜡、岳晴双屐。待相约,高秋日。
庐阜天外,歌凤峰头吹笛。快游共君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