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周人孰与归,纷纷装点入时宜。
豳风七月今谁嗣,不补君王不是诗。
除却周人孰与归,纷纷装点入时宜。
豳风七月今谁嗣,不补君王不是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时所作的《和答守之》。诗中,诗人通过对周人文化的怀念,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追思和对时下风气的忧虑。"除却周人孰与归"一句,暗示了诗人认为除了周人的文化精神外,其他难以找到可以效仿或回归的对象,暗含对淳朴风尚的向往。"纷纷装点入时宜"则批评了当时社会过分追求迎合时尚的现象,缺乏深层的文化内涵。接着,诗人以"豳风七月今谁嗣"质问,意在指出《诗经·豳风》中那种反映农事生活的淳朴诗歌传统是否还有人继承。最后,"不补君王不是诗"强调,如果诗歌不能承载教化君王、提升社会道德的作用,那么这样的诗歌就失去了其本质价值。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钱时对于诗歌艺术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清晨待漏独徘徊,霄汉悬心不易裁。
阁老深严归翰苑,夕郎威望拜霜台。
青绫对覆蓬壶晚,赤棒前驱道路开。
犹有西垣厅记在,莫忘同草紫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