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际茅檐隔小桥,水滨穿圃亦通潮。
得閒独坐翻书卷,有客相过慰寂寥。
方竹岁深裁作杖,大壶霜落剖为瓢。
年丰饱吃青精饭,莫问仙山路近遥。
松际茅檐隔小桥,水滨穿圃亦通潮。
得閒独坐翻书卷,有客相过慰寂寥。
方竹岁深裁作杖,大壶霜落剖为瓢。
年丰饱吃青精饭,莫问仙山路近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园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首句“松际茅檐隔小桥”,以松树、茅屋和小桥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暗示了隐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接着,“水滨穿圃亦通潮”一句,通过水边的菜园与潮水相连,展现了园居生活的自然与生机。
“得閒独坐翻书卷”,描述了隐士在闲暇时独自阅读的情景,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知识的追求。“有客相过慰寂寥”,则表现了隐士虽处孤寂,但并不孤单,朋友的来访为他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
“方竹岁深裁作杖,大壶霜落剖为瓢”,这两句通过制作竹杖和冰霜后剖取的大壶,展现了隐士利用自然材料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年丰饱吃青精饭,莫问仙山路近遥”,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丰收之年的满足感,以及对仙山道路远近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园居生活的美好与隐士内心的宁静。
一棹匆匆出郭来,尚馀残菊傍篱开。
满湖秋色排三径,十里西风动八哀。
洛社耆英多聚散,浦江人物几兴衰。
隔邻歌吹喧清梦,我独长吟酹玉醅。
秋风荡荷衣,襟袖共清洒。
李郎清泠泠,顾盻生神彩。
病魔已献俘,诗魔重奏凯。
渐闻曲江涛,应汛发瀛海。
袖中有新文,与之俱澎湃。
瓮斟香荔酒,盘登新稻蟹。
庭前金粟堆,微香放蓓蕾。
吾无隐乎尔,此意问真宰。
薄醉送君归,馀清落暮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