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淮南雨仍缺,官府祈求已踰月。
城中又复闭南门,移市向北人纷纷。
州前结坛聚巫觋,头冠神衣竞跳掷。
缚草为龙置坛侧,童子绕坛呼蜥蜴。
箫鼓迎神来不来,旱风终日吹黄埃。
宁知白露只数日,稻苗焦枯恐不及。
今岁淮南雨仍缺,官府祈求已踰月。
城中又复闭南门,移市向北人纷纷。
州前结坛聚巫觋,头冠神衣竞跳掷。
缚草为龙置坛侧,童子绕坛呼蜥蜴。
箫鼓迎神来不来,旱风终日吹黄埃。
宁知白露只数日,稻苗焦枯恐不及。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淮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情景。诗人章甫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府和百姓在面对天灾时的焦急与无奈。首句“今岁淮南雨仍缺”直接点出干旱的主题,接着写官府祈求降雨已持续了一个月,但效果不明显,城市生活因此受到影响,市场被迫迁移至北门,人群纷乱。州前的巫觋们忙碌地举行仪式,试图借助传统方法召唤龙神和祈求雨水,孩子们围绕着搭建的神坛,呼唤着可能带来雨水的小动物蜥蜴。
“箫鼓迎神来不来”一句,通过音乐和仪式的进行,渲染出紧张而期待的气氛,然而“旱风终日吹黄埃”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干旱并未因仪式而止,反而加剧了尘土飞扬。最后两句“宁知白露只数日,稻苗焦枯恐不及”,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白露节气也无法缓解旱情,稻田里的作物即将面临枯死的危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和对生活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
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横汾路。
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
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
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
识本不识淡,仰咏嗟无穷。
清韵生物表,朗玉倾壶中。
常于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嵩洛兴不薄,稽江事难同。
明日若不来,我作黄石翁。
何以兀其心,为君学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