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己卯孟冬黎美周将上公车偕黎君选谢伯子陈中行过访海曲邀李代际显国家从右文伯承侄明公陟遐暨两儿载酒罗浮梦夜过宝莲寺分赋四首·其三一莲寺访僧》
《己卯孟冬黎美周将上公车偕黎君选谢伯子陈中行过访海曲邀李代际显国家从右文伯承侄明公陟遐暨两儿载酒罗浮梦夜过宝莲寺分赋四首·其三一莲寺访僧》全文
明 / 何吾驺   形式: 五言律诗

衔杯山欲暝,此意老僧传。

渴借烹泉饮,寒邀补衲穿。

拈花梅正蕊,卓锡剑方烟。

夜永钟声歇,殷勤相为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夜访宝莲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的生活和环境的静谧。

“衔杯山欲瞑”,开篇以“衔杯”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手持酒杯,准备在山色渐暗之际享受饮酒之乐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山欲瞑”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夜晚即将来临。

“此意老僧传”,“此意”指的是饮酒的乐趣,而“老僧传”则暗示了僧侣们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他们或许以另一种方式享受着生活,传递着对自然和宁静的感悟。

“渴借烹泉饮,寒邀补衲穿”,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的生活细节。僧人们在口渴时,会借泉水解渴;在寒冷时,会穿上补好的僧衣。这些日常琐事,体现了僧侣们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

“拈花梅正蕊,卓锡剑方烟”,“拈花”是佛教中的一个典故,象征着智慧和禅定。这里用“拈花”来描绘僧侣的生活状态,暗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时,“梅正蕊”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而“卓锡剑方烟”则可能是指僧侣们在修行或劳作时,剑(代表法器)被放置在一边,烟可能是香烟,象征着他们的专注和虔诚。

“夜永钟声歇,殷勤相为言”,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僧侣们的交流。随着钟声的停止,夜深人静,僧侣们或许在进行着深入的交谈,分享彼此的感悟和生活经验。这不仅体现了僧侣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僧侣们简朴而充满智慧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向往。

作者介绍

何吾驺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猜你喜欢

星有好雨

视夜几回兴,浓云泼未停。

无端常苦雨,作好果何星。

有烂参之左,于嗟月又经。

何心长霢霂,拜手问苍冥。

咨暑能无怨,呼天孰与听。

或云旗伐动,阴曀为兵刑。

(0)

涂山操

天苍苍,河水黄。河流决,大野茫。

伯鲧治水,九年无功。四海赤子,化为鱼龙。

鲧殛死,尧震怒。乃命禹,平水土。

水土平,禹功成,魑魅奔走人安宁。

平地栽桑麻,山头种荞麦。

赤骥腾枥,黄牛上轭,诸侯会同三千国。

嗟尔防风,后至奚为。悠悠涂山,今昔所悲。

(0)

塞下

鞍马连年出,关河万里赊。

将军思报国,壮士耻还家。

大漠春无草,天山雪作花。

谁怜李都尉,白首没胡沙。

(0)

浮来庙

仙槎飞去访牛郎,顽石浮来立道旁。

能使乡民知所敬,只鸡卮酒卜丰穰。

(0)

送上超古还径山

相见忽秋初,言诗足起予。

身虽披坏衲,手未释群书。

双径云多润,诸山木易疏。

此心超万古,禅诵特其馀。

(0)

赏心亭

物华尽入锦囊收,留与江山做话头。

桃叶数声风力晚,芦花万顷月波秋。

非寻鹤相当年画,谁记坡仙旧日游。

回首兴亡多少事,渔舟独不挂闲愁。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