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
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
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
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园林景象。“萧萧”形容竹叶随风轻轻摇曳的声音,“千竿玉”则喻指庭院中的竹子如同千根玉簪,显得清新脱俗。霭霭之声是细雨或云雾的柔和状态,而“一炷云”则是在窗前漂浮的一缕轻纱般的云气。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摹,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和个人兴趣的珍视与投入。“心力长年”意味着内心的力量持久而不衰退,“人事外”则是超脱于世俗纷争之中,保持一份清净。后半句“种花移石尚殷勤”,虽指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如栽培花草、挪动石头,但在诗人的笔下,这些平凡行为也显得充满了对生命美好瞬间的珍惜和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享受简约生活之美的诗意境界。
岸柳看人迎送,樯燕去。
几日蜡烛青烟,风雨朝还暮。
流莺一晌销凝,劝客无多语。前度。
点点飞花到何许。花解远,但白浪、跳鱼舞。
泪眼看春,愁落故山芳杜。
争得相携,短楫轻鸥斗新句。梦绕蒹葭渌浦。
淡日楼台,销凝粉融金滟。杏墙窥燕,笑新妆乍欠。
笙箫梦冷,半晌风幡微飐。凡尘流水,午钟清梵。
旧迹江南,落花时、泪暗染。郢歌饶怨,冻春山两点。
维摩丈室,只有天花能艳。佳邻千万,布金谁赚。
斗帐灯红,翠尊酒绿,洞户云罗缥缈。
角枕栖鸳,香篝爇麝,竟是承平年少。
拚放他春去,怎不把、春愁放掉。
坐看蜡炬成灰,西窗钟动清晓。残梦几回萦绕。
趁密约风流,后堂春好。
凤管幺弦,象棋双陆,次第莫教忘了。
几许行云处,鬓丝拂、暗尘吹帽。
惆怅鹃声,三更低唤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