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筝》
《听筝》全文
唐 / 张九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0)
注释
端居:闲坐,安坐。
无绪:无所事事,没有头绪。
那复:为何又,怎么又。
发:弹奏。
秦筝:古代秦地(今陕西一带)的一种弦乐器,即古筝。
纤指:细长的手指。
传新意:传达、表达新的曲意或情感。
繁弦:繁复的琴弦,此处指复杂的音乐旋律。
起怨情:激起、引发哀怨的情感。
悠扬:形容声音(如音乐、歌声等)婉转、悦耳,回荡不绝。
思欲绝:思绪几乎要中断,极度沉浸于某种情绪之中。
掩抑:此处指音乐旋律低沉、压抑。
态还生:此种情态反复出现,难以抑制。
岂是:难道是,怎能是。
声能感:声音能够感动(人),此处指琴声引起人的共鸣。
人心:人们的内心。
自不平:自己原本就不平静,本就存在波动的情绪。
翻译
闲坐心中无所事,此时又为何重弹秦筝。
细长手指传递新颖曲意,繁复琴弦激起幽怨情感。
琴音悠扬令人思绪欲断,低沉压抑之态却又反复呈现。
难道仅凭琴声就能触动心绪,实则是人心本就不平静所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寂的环境中演奏古筝的情景。开篇"端居正无绪,"表明诗人处于一种安静且专注的心境,没有杂念。紧接着"那复发秦筝"则展示了他准备开始演奏古筝的动作。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一句通过对手指与琴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通过演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里的"新意"暗示着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感受或思想,而"繁弦起怨情"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抒发一段不易言说的哀怨之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这一句中,"悠扬"形容声音的流畅与悠长,"思欲绝"表明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似乎到了极致,而"掩抑态还生"则暗示着尽管内心情绪被压抑,但还是通过音乐找到了再生的途径。

最后两句"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深化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一种哲理:声音(音乐)能够触动人心,而人的内心世界本就充满了不平静的情绪。这里的"岂是"用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音乐感染力,以及人心复杂多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筝演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同时也探讨了音乐与人情感之间微妙的关联。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朝代:唐   字:子寿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生辰:678-740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猜你喜欢

罗汉寺

隐隐龙宫倚碧山,烟霞缥缈锁禅关。

水帘挂洞谁收捲,野鸟巢林自往还。

清磬声随青霭散,高僧心与白云闲。

群公况复同游赏,樽酒何妨展笑颜。

(0)

自南康往九江过庐山遇雨

岚气空濛路莫分,上方钟磬隔林闻。

一溪流水新添雨,千仞好山全是云。

举酒未能招五老,题诗谁为寄匡君。

重来好趁晴明日,缓步追游到夕曛。

(0)

喜熊宪长升都宪和韵·其二

多士称王国,雄风陋楚台。

人从仙境集,春入绮筵来。

岁月诗篇富,河山罨画开。

京华天咫尺,瑞气拥三台。

(0)

篁墩

新安胜地钟灵秀,四面溪山明锦绣。

就中篁墩何所有,绿玉森森环左右。

晋代分符得贤守,民庶争留如父母。

当时赐第传来久,奕叶相承簪组胄。

云摩将军剪强寇,勇略绝伦功最懋。

郡人报德新祠构,忠壮之名垂宇宙。

循吏忠臣耀先后,一乡草木增华茂。

中遭巢兵防躏蹂,易名免祸聊迁就。

七百馀年袭差谬,本真弗辨当谁咎。

忠良流芳天所佑,岂同僣乱终遗臭。

玉堂仙客文章叟,鼻祖有灵阴假手。

遥遥谱系劳根究,光复美名涤污垢。

华扁高悬丽星斗,迪后彰前应匪偶。

词林赞述诗千首,盛事称扬满人口。

安石半山知在否,临安那复裴家酒。

惟有此墩只依旧,清趣还如渭千亩,百世家声同不朽。

(0)

山房夜雨答方俊卿

黄宪非吾拟,方干让尔才。

吏从长乐遁,仙自宝安来。

细雨连床听,浓花映户开。

十年思会面,春酒莫停杯。

(0)

长洲山

微雨净山绿,赏心投鹤群。

拂藓憩幽洞,松花如密云。

龙湫接狮滘,石濑时远闻。

野烟湿苔径,牛羊下斜曛。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