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篁墩》
《篁墩》全文
明 / 祁顺   形式: 古风

新安胜地钟灵秀,四面溪山明锦绣。

就中篁墩何所有,绿玉森森环左右。

晋代分符得贤守,民庶争留如父母。

当时赐第传来久,奕叶相承簪组胄。

云摩将军剪强寇,勇略绝伦功最懋。

郡人报德新祠构,忠壮之名垂宇宙。

循吏忠臣耀先后,一乡草木增华茂。

中遭巢兵防躏蹂,易名免祸聊迁就。

七百馀年袭差谬,本真弗辨当谁咎。

忠良流芳天所佑,岂同僣乱终遗臭。

玉堂仙客文章叟,鼻祖有灵阴假手。

遥遥谱系劳根究,光复美名涤污垢。

华扁高悬丽星斗,迪后彰前应匪偶。

词林赞述诗千首,盛事称扬满人口。

安石半山知在否,临安那复裴家酒。

惟有此墩只依旧,清趣还如渭千亩,百世家声同不朽。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祁顺的《篁墩》诗,以“篁墩”这一地名为中心,描绘了其自然环境的秀丽与历史人文的深厚底蕴。诗中首先赞美篁墩四周溪山如锦绣般美丽,接着点出篁墩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四周绿竹环绕,犹如绿色的玉石一般,生机勃勃。

诗的下部分转向历史叙述,提到篁墩曾是晋代一位贤守的封地,当地百姓对他敬爱如同父母,其后代也延续了显赫的家族地位。诗中特别提到了这位贤守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为当地带来的福祉,使得篁墩成为祭祀忠烈之地,其忠义之名流传千古。

接着,诗人描述了篁墩在历史变迁中的遭遇,包括遭受战争的破坏和改名避祸的情况,但最终在七百多年后得以恢复原貌,忠良之名得以光复。诗中强调了忠良之德的天佑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篁墩作为家族象征的历史价值。

最后,诗人通过赞美篁墩的自然美景和家族荣耀,表达了对篁墩及其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诗中引用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典故,如王安石、苏东坡等,以及临安裴家酒的典故,进一步丰富了篁墩的文化内涵。全诗不仅描绘了篁墩的自然风光,更深入挖掘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

作者介绍
祁顺

祁顺
朝代:明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猜你喜欢

与袁葛二兄泛舟至娄东

风满孤篷雨洒窗,故人同载下娄江。

绿畴南北连千亩,白鸟高低去一双。

浊酒任斟那计数,野歌随意不论腔。

纪行岂是无新作,正愧曹鄫浅陋邦。

(0)

宿姑苏半塘寺赠觉师

平生不到半塘寺,今夕方来借榻眠。

水绿山青尘外境,风清月白雨馀天。

穹碑三复知前事,废业重兴忆老禅。

珍重觉师能继武,不教松桧减云烟。

(0)

题双桂轩

小山佳树爱幽深,并秀联芳不作林。

一径露华秋冉冉,两窗云影昼沈沈。

天风浩荡清无际,月窟凄凉醉不禁。

寄语吴刚莫相恼,须教接叶布庭阴。

(0)

为谢氏题椿桂

闻昔燕山种德深,灵椿丹桂两阴阴。

一樽好为严君寿,三釜终酬令子心。

竹帛流芳传旧史,丹青遗画见新吟。

谢公不念苍生苦,高卧东山自古今。

(0)

次新淦

柳条日以青,雪消春水煖。

溯流何儃佪,又见白日晚。

山光与水色,取适兴不浅。

开户面大江,凭轩见孤巘。

云端野烧明,天际归舟远。

忧来觉时遥,欢去知星短。

安行复饱食,使我颜色腼。

进德思乾乾,匪躬怀蹇蹇。

持此慰吾心,庶以善自勉。

(0)

过湖乐站

晨策登远林,初日云外赤。

川明寒波生,野旷岚雾白。

倾耳聆哀猿,扪萝随鸟迹。

昔年花柳场,今作荒草陌。

泠泠松上露,冉冉如泪滴。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