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神勇是荆卿,市上悲歌最有情。
岂必英雄工剑术,未应生劫待琴声。
从容不俟兰池客,慷慨空偕竖子行。
枉使秋风吹易水,白冠相送泪沾缨。
当年神勇是荆卿,市上悲歌最有情。
岂必英雄工剑术,未应生劫待琴声。
从容不俟兰池客,慷慨空偕竖子行。
枉使秋风吹易水,白冠相送泪沾缨。
这首诗《荆轲》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与深情的一面。
首联“当年神勇是荆卿,市上悲歌最有情”开篇即点出荆轲的勇猛与情感的丰富,他在市集上的悲歌,不仅表现了他内心的激荡,更体现了他对使命的深情投入。
颔联“岂必英雄工剑术,未应生劫待琴声”则进一步阐述了荆轲的特质,并非仅仅依赖剑术的高超,他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在于对使命的坚守与对理想的追求,这超越了单纯的技艺层面。
颈联“从容不俟兰池客,慷慨空偕竖子行”描绘了荆轲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从容不迫,以及与同伴一同赴死的慷慨壮志,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因为没有等到兰池的客人,即没有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
尾联“枉使秋风吹易水,白冠相送泪沾缨”以景结情,通过秋风、易水、白冠等意象,渲染了一种凄凉而壮美的氛围,表达了对荆轲及其行为的深切哀悼与敬仰,即使无人理解,荆轲仍以一腔热血,慷慨赴义,其精神值得后人铭记与传颂。
整首诗通过对荆轲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英勇与深情,也蕴含了对理想、牺牲与人性深度的探讨,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