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佛窟寺》
《佛窟寺》全文
宋 / 马之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牛头山上有深隈,佛窟何人向此开。

过去辟支还示见,分明弥勒又生来。

刀如敝尽锋何在,形若销亡气莫回。

死复受形胎可入,有无真妄使人猜。

(0)
注释
深隈:深邃的隐蔽处。
佛窟:佛教修行者的洞穴或寺庙。
辟支:古印度佛教中的独觉者。
弥勒:佛教中的未来佛,常被视为带来欢乐与和平的象征。
刀如敝尽:形容刀锋磨损严重。
形若销亡:形容身形消失或消亡。
胎可入:指轮回中新生的生命。
有无真妄:关于存在与否、真实与虚幻的哲学思考。
翻译
牛头山上隐藏着深深的洞穴,是谁在这里开辟了佛窟呢?
过去的辟支佛或许还能显现,而弥勒佛再次降生也是清晰可见。
刀锋磨损殆尽,它的锐利何处寻?身形消逝,气息也无法回转。
死亡后再次接受形体,能否进入轮回?有无之辩,真伪之疑让人困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教圣地,通过对牛头山上佛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法和禅理的深刻领悟。开篇“牛头山上有深隈”即设定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佛窟何人向此开”则引发读者对这座寺庙历史的好奇,似乎在探寻那些曾在这里修行和开悟的人们。

“过去辟支还示见”一句,可能是在提及某种佛法传承或禅宗公案,而“分明弥勒又生来”则是对未来、对救度众生的期盼。弥勒菩萨在佛教中象征着慈悲和智慧,其再次降临可被理解为对世界的拯救与光明的到来。

接下来的“刀如敝尽锋何在,形若销亡气莫回”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内心的清净无为比作刀锋的消失和形体的湮灭,表明到了极致的修为。

最后,“死复受形胎可入,有无真妄使人猜”一句,则是在探讨生与死、有无之间的哲学问题。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死亡,也可能只是一个转世投胎的过程,而对存在与非存在、真实与虚幻的理解则让人难以捉摸。

整首诗通过对佛窟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入探讨了生命、宇宙和精神世界的奥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马之纯
朝代:宋

婺州东阳人,字师文,号野亭。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徽州比较务。受知张栻,潜心经籍,究极六经诸子百家,人称茂陵先生。宁宗庆元间主管江东转运司文字。有《尚书中庸论语说》、《周礼随释》、《左传类编》、《纪事编年》及诗文集。
猜你喜欢

为永嘉林温伯恭题瑞榴图

安石榴花开满枝,五房同蒂总稀奇。

永嘉玉树临春秀,博望仙葩带月移。

胜日名园期共赏,他时驷马兆先知。

董林阴德宜多种,留取君家百世思。

(0)

送邹鲁望赴北流令

经筵冠佩尽名流,邹子明经众所优。

出宰遐方非小绌,荣亲晚节更何求。

云明五岭千重驿,风送三江一叶舟。

元戴功名皆分内,榕阴深处是容州。

(0)

夏日阁中入直五首·其五

流觞小殿曲栏萦,波影帘栊浸绣楹。

静昼敲棋中贵语,君王避暑在开平。

(0)

送参议王君实之任燕南宪使

儒冠平步上青云,壮岁遭逢世罕闻。

三辅共迎新刺史,六书元数右将军。

滹沱雨后波无际,恒岳窗前草自薰。

日报平反怡寿母,庙堂虚席伫奇勋。

(0)

西内进讲即事·其一

牡丹苞栗药抽茧,曲槛飞香绿渐多。

宿雨初收西掖静,青琴共奏汉廷歌。

(0)

立秋日书事五首·其五

云薄天澄霁,风清昼益凉。

素商将奋振,繁卉畏凋伤。

梦入渔樵社,身惭鹓鹭行。

归装知有日,南国稻粱香。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