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山上有深隈,佛窟何人向此开。
过去辟支还示见,分明弥勒又生来。
刀如敝尽锋何在,形若销亡气莫回。
死复受形胎可入,有无真妄使人猜。
牛头山上有深隈,佛窟何人向此开。
过去辟支还示见,分明弥勒又生来。
刀如敝尽锋何在,形若销亡气莫回。
死复受形胎可入,有无真妄使人猜。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教圣地,通过对牛头山上佛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法和禅理的深刻领悟。开篇“牛头山上有深隈”即设定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佛窟何人向此开”则引发读者对这座寺庙历史的好奇,似乎在探寻那些曾在这里修行和开悟的人们。
“过去辟支还示见”一句,可能是在提及某种佛法传承或禅宗公案,而“分明弥勒又生来”则是对未来、对救度众生的期盼。弥勒菩萨在佛教中象征着慈悲和智慧,其再次降临可被理解为对世界的拯救与光明的到来。
接下来的“刀如敝尽锋何在,形若销亡气莫回”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内心的清净无为比作刀锋的消失和形体的湮灭,表明到了极致的修为。
最后,“死复受形胎可入,有无真妄使人猜”一句,则是在探讨生与死、有无之间的哲学问题。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死亡,也可能只是一个转世投胎的过程,而对存在与非存在、真实与虚幻的理解则让人难以捉摸。
整首诗通过对佛窟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入探讨了生命、宇宙和精神世界的奥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