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遥指挽丝鞭,索饮粗豪不计钱。
立马树阴邻市散,据床犹咏叔于田。
仰天遥指挽丝鞭,索饮粗豪不计钱。
立马树阴邻市散,据床犹咏叔于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豪迈之士的形象,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他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首句“仰天遥指挽丝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这位少年的豪情壮志。他高高地仰望着天空,手中紧握着丝鞭,似乎在向天际发出挑战或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这不仅表现了少年的自信与勇气,也暗示了他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次句“索饮粗豪不计钱”,进一步刻画了少年的豪放不羁。他寻求的是粗犷豪爽的饮酒体验,不在乎金钱的得失,体现了他的率性而为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这种行为彰显了他内心的纯粹与洒脱。
第三句“立马树阴邻市散”,描述了少年独自站在树荫下,周围市集的人群已经散去,只有他一人静静地站立。这一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傲与独立的氛围,暗示了少年在繁华世界中的孤独感,以及他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最后一句“据床犹咏叔于田”,则揭示了少年内心深处的另一面。他坐在床上,仍在吟诵《诗经》中的《叔于田》篇。《叔于田》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赞美了勇敢、忠诚的武士形象。这表明少年不仅追求外在的豪情与自由,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他通过吟诵古代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英雄精神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一位年轻豪侠的独特风采,从他的豪饮、独立、文化修养等多个层面,勾勒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精神追求。
风谊益零落,乌能论前修。
百年之江南,声利日夜流。
履道兄弟贤,几时已交游。
东里大父行,宿昔契分投。
伟乎竹隐高,俗但言句求。
可不拜其庐,何以记绸缪。
我衰尚三叹,微吟如殷忧。
传闻担簦趋,梅黄雨初收。
一襟清微风,步步紫翠浮。
舆篮试息肩,茅店板桥头。
村酒勿浪醉,回骖当熟筹。
所观书研真,所奉窗几幽。
岂比城府间,语嘿劳应酬。
肥遁理事长,故家文献优。
林密山更深,寻壑好经丘。
履道果再来,胥会诚良谋。
宝山最佳处,突兀三茅堂。
幽襟玩岩穴,散脚登崇冈。
梅亭虽未花,自觉草树香。
午阴布修干,禽鸟时来翔。
下视江海波,风烟渺茫茫。
贞石披妙词,摩挲有馀光。
吾身已尘土,乃得閒相羊。
羽人复能吟,煎茗邀山房。
意胜神顿适,俗远虑兼忘。
乃知轩裳絷,自苦升斗藏。
饥饿非难忍,岁月空帝乡。
挥手下山去,馀情满秋阳。
天公哀此生人苦,潸然出涕洒下土。
五昼五夜涕不已,平陆成河山作渚。
是方为邑本洼下,今者之变顷未睹。
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压或溺遍处所。
居家老稚几为鱼,夜乘一叶投山坞。
虽知此邦祸可免,颇念吾庐攲莫拄。
朝登山巅聊放目,流尸蔽江可胜数。
何处奔洪之所挤,一旦至斯辜非汝。
天公用是涕愈流,阳侯正自喜且舞。
我愿天公且收涕,忧之反伤亦奚补。
但令老眼开日月,苍生自然得安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