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西竺禅院与僧夜话》
《宿西竺禅院与僧夜话》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閒身随处息征蓬,静掩禅扉话不穷。

百结水田孤烛底,一区金地万山中。

潭光洞牖呈初月,竹韵垂檐答响风。

几欲诛茅深谷去,芒鞋踏破不如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宿西竺禅院,与僧人深夜长谈的情景。首句“闲身随处息征蓬”展现出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仿佛他如同飘荡的蓬草一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接着,“静掩禅扉话不穷”则描绘了诗人进入禅院后,与僧人交谈的场景,对话深入而无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百结水田孤烛底,一区金地万山中”两句,通过对比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禅院内外的环境特点。水田与孤烛,金地与万山,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禅院内宁静祥和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这两句也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夜晚禅院的静谧与庄严。

“潭光洞牖呈初月,竹韵垂檐答响风”则是对禅院内景的细腻描绘。潭水在月光下泛起波光粼粼,窗户洞开,让月光洒入室内,竹林中的风吹过屋檐,竹叶发出清脆的声音,回应着风的节奏。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最后,“几欲诛茅深谷去,芒鞋踏破不如公”表达了诗人想要隐居山林的愿望,但又感叹于自己无法像眼前这位僧人一样,真正地融入自然,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僧人生活状态的羡慕与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宿禅院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刻交流,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充满了禅意和哲思。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至光相寺是为绝嵿

七天历尽到天都,独立飘飖万仞孤。

世外身心双寂寞,光中楼阁总虚无。

昆崙西出堪为侣,江海东流见一盂。

莫道神灯俱是幻,好从名利照迷途。

(0)

九峰寺中饭

朝朝行役度岩峋,中饭长依野水滨。

路出九峰连杳霭,溪穿千树失风尘。

征袍尽带烟霞色,官骑时参鹿豕邻。

只为舍人还避炀,白鸥休道不相嗔。

(0)

秋夜郢中高比部席怀令弟民部同李尚宝况膳部张职方邹比部梁中翰得何字

新秋雨歇净庭柯,忆别其如明月何。

客舍几回瞻玉树,仙槎好似泛银河。

当筵草色寒仍绿,近塞鸿声夜转多。

莫道难兄怀不极,天边长赋郢中歌。

(0)

石莲后洞转寻又一小洞二首·其二

一洞复一洞,幽绝到无谁。

鹿女寻难至,猿公望不知。

玉书应鸟篆,丹灶自神泥。

薄暮仙人返,披霞得共窥。

(0)

闺思

自君之出矣,丝桐无复理。

思君如辘轳,展转不能已。

(0)

次慧法师山居诗韵同忭中上人李九仙张尔完赋·其一

松栝为门石作林,飞泉百道磴千寻。

云中鸡犬无遗响,独有频伽演法音。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