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金城远市諠,画桥灯火使君轩。
登堂乍解南州榻,入座频催北海樽。
碧海龙蟠过夜雨,丹山凤啸起朝暾。
平明忽挂归帆去,回首朱幡隔紫垣。
玉树金城远市諠,画桥灯火使君轩。
登堂乍解南州榻,入座频催北海樽。
碧海龙蟠过夜雨,丹山凤啸起朝暾。
平明忽挂归帆去,回首朱幡隔紫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春夜相聚金山精舍的情景,以及别后对友人的怀念。首句“玉树金城远市諳”以玉树金城象征金山精舍的华美,远处市井的喧嚣反衬出此处的宁静。接着“画桥灯火使君轩”描绘了聚会时的热闹场景,灯火辉煌,使君轩中充满欢声笑语。
“登堂乍解南州榻,入座频催北海樽”两句,通过“乍解”和“频催”,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从南州归来,与友人相聚时的轻松愉悦和热情款待。接下来“碧海龙蟠过夜雨,丹山凤啸起朝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夜晚的雨比作碧海中的龙,早晨的阳光比作丹山上凤的啼鸣,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寓意着友谊的深厚与美好。
最后,“平明忽挂归帆去,回首朱幡隔紫垣”表达了诗人离开金山精舍,回程途中的感慨。在黎明时分,诗人突然挂起了归航的帆,回头望向金山精舍,只见朱幡(可能指旗帜或某种标志)隔着紫垣(可能指城墙或高墙),象征着离别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既展现了聚会的欢乐,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哀愁。
河汉亘天几万里,鹑火西行入箕尾。
金气浮空漾白波,任是雄风吹不起。
一河之水皆空青,往还惟此乌鹊翎。
太史不识汉使者,却奏张骞为客星。
载回织女支机石,牵牛隔河来不及。
二十八宿有常经,七夕胡能会灵匹?
西牛东女长相望,女则织纴牛服箱。
人间儿女谩愁思,河影不灭秋夜长。
花容妩媚竹幽独,道人爱花不爱竹。
斫竹障花倒插地,逆施巳分无生意。
谁料天公为斡旋,花容不久竹反妍。
道人一见称为瑞,昔者贱之今日贵。
世间此事纷如麻,岂独区区竹与花。
为君短歌不成调,落日掀髯空自嗟。
西风吹起清游兴,罗衣嫩寒初动。
柳叶辞秋,菱花病雨,堤外湿阴凉冻。吟肩瘦耸。
算如此烟收,野鸥堪共。
树杪楼台,两三萧寺暮云重。
兰亭高会已矣,问当年韵事,谁继觞咏。
我辈能狂,山灵欲笑,不放酒杯闲空。峰鬟翠拥。
认镜里妆痕,未醒残梦。倚醉行歌,画船随意拢。
离合自今古,斩不断情关。
东流流水不尽,何日复西还。
欲借吴钩三尺,扫净边尘万里,巾帼事征鞍。
多少心头恨,清泪不胜弹。酒樽闲,人影瘦,夜灯寒。
不知今夕何夕,独醉不成欢。
人世悲欢不定,岁月一年已尽,无语倚阑干。
风雨荒村夜,归梦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