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碗熏炉位置偏,山房绝似小吴船。
砌花种别争春绽,庭树阴交障日圆。
移榻久无残客对,修斋渐与退僧缘。
一团蒲上闲披褐,谁道金闺已十年。
茗碗熏炉位置偏,山房绝似小吴船。
砌花种别争春绽,庭树阴交障日圆。
移榻久无残客对,修斋渐与退僧缘。
一团蒲上闲披褐,谁道金闺已十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山居生活画面。诗人赵文哲以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间位于偏僻之处的山房——"茗碗熏炉位置偏",暗示了这里远离尘嚣,主人喜好品茗熏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山房绝似小吴船"运用比喻,将山房比作小巧精致的吴地船只,形象地表现出山房的玲珑雅致和水上生活的意趣。接下来的两句"砌花种别争春绽,庭树阴交障日圆",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朵竞相开放,庭院中绿树成荫,遮挡住了阳光,形成了一片宜人的休息之地。
"移榻久无残客对,修斋渐与退僧缘"表达了诗人在此处过着清寂的生活,不再有频繁的宾客往来,而是更多地沉浸在修行和斋戒之中,与世无争,仿佛与隐退的僧人有了共鸣。
最后,诗人坐在蒲团上,身披粗布衣裳,享受着这份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一团蒲上闲披褐,谁道金闺已十年",暗含诗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感慨,如今的他更愿意在这样的山居生活中度过时光,仿佛已经忘记了外面世界的十年光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涉水多蛟龙,跋山多猛虎,荒城荆棘上参天。
大泽修蛇横草莽,百里黯惨无人烟。
驱车颠行陷泥涬,前车轴折后车来,行人不觉旁人哀。
眼前道路已如此,何况太行高崔嵬。
为君歌路难,请君试一听。
位高金多岂足贵,击钟鼎食何足荣。
东沟水流西沟涸,昨日花开今日落。
世事荣枯反覆手,七尺之躯安所托。
古来贤达人,与时同卷舒。
庞公鹿门隐,马生乡曲居。
款段聊来下泽车,何用终朝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