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万事不须留,珍重年光是壮游。
一树珊瑚千里月,早从贝叶悟浮沤。
胸怀万事不须留,珍重年光是壮游。
一树珊瑚千里月,早从贝叶悟浮沤。
这首诗以“送方大林入苏门(其七)”为题,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感悟。
首句“胸怀万事不须留”,诗人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淡然态度,认为不必执着于世事的纷扰,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接着,“珍重年光是壮游”,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将人生比作一次壮丽的旅行,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成长与体验。
“一树珊瑚千里月”,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珊瑚象征着珍贵与美好,而千里月则代表了广阔与永恒。整句描绘了一幅珊瑚树下,月光照耀的美丽景象,寓意着在人生的旅途中,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最后一句“早从贝叶悟浮沤”,借用佛教中的“贝叶经”和“浮沤”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理解。贝叶经是古代印度僧侣抄写佛经的载体,而浮沤则是水面上短暂存在的泡沫,以此暗示人生如梦幻泡影,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领悟生命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追求。
父念儿耶,珠泪迸、溪流同涨。
屈指算、四时作客,三秋抱恙。
山左未寻周栎下,广陵且觅王贻上。
乍榴花、时节载愁还,堪谁饷。弱女嫁,罗衣漾。
诸弟隔,羁鸿唱。又匆匆去买,高邮雪酿。
寒夜才归阳羡棹,灯前拟试金焦杖。
向泉台、泣数一年间,飘零状。
有影无声,小楼一夜堆琼稷。
撒盐萦絮,舞遍天涯六出。
最爱轻松纤软,雅称红闺客。遮不住、空青帘翼。
春阴积。怪此际、晓寒何重,围红兽、偎窗隙。
楼前莫管,一任腾腾瑟瑟。
且瀹鲍家香茗,雪水倾来白。
红日照、消入一池深碧。
湘中蛟娣号汜人,楚天冉冉红罗巾。
一钩晓月洛桥下,风光冶丽偏相亲。
别来愁绪纷难理,鄂渚微波嬉上巳。
烟裙雾鬓惊淼茫,画舻回首人千里。千里。湘中水。
江面微风翻绣被。轻别玉娥归去矣。
泪滴龙堂青绮。十年重遘蛟宫娣。愁绝楚天上巳。
新柳搓烟,暖风熨草,东皇著意安排。
莺啼燕语小园,红紫催开。
又是花朝近也,秋千双索影徘徊。
轻尘外,谁家冶伴,戏蝶归来。
惆怅琐窗朱户,自挂帆人去,蛛网尘埃。
眉山一角,翠颦多少愁怀。
向晚薄寒料峭,半帘疏雨润苍苔。
凝情处,栏杆十二,敲遍鸾钗。
载著万千离思,几声柔橹,一片飞花。
昨梦团圞,灯火犹照还家。
隔迢递、几行烟树,同落泊、几点昏鸦。恨添些。
池塘芳草,从此天涯。堪嗟。
辞巢燕子,随春归去,身似浮楂。
遥听烟中人语,去路还赊。
更何方、绿杨桥畔,声隐约、低按红牙。却憎它。
蓬窗商妇,还弄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