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二汜人》
《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二汜人》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古调笑

湘中蛟娣号汜人,楚天冉冉红罗巾。

一钩晓月洛桥下,风光冶丽偏相亲。

别来愁绪纷难理,鄂渚微波嬉上巳。

烟裙雾鬓惊淼茫,画舻回首人千里。千里。湘中水。

江面微风翻绣被。轻别玉娥归去矣。

泪滴龙堂青绮。十年重遘蛟宫娣。愁绝楚天上巳。

(0)
鉴赏

这首《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二)汜人》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位名为汜人的女子在湘中的情景。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汜人与自然、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

开篇“湘中蛟娣号汜人,楚天冉冉红罗巾”,以“汜人”这一形象引入,通过“湘中”、“楚天”等地理环境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氛围。红罗巾的细节,不仅增添了人物的色彩感,也暗示了她与湘水、楚地之间的情感联系。

“一钩晓月洛桥下,风光冶丽偏相亲”两句,将汜人置于月光下的洛桥场景中,月色与风光的融合,既美丽又略带凄凉,暗示了汜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此处的“风光冶丽”与“偏相亲”形成对比,表达了汜人与自然之间既亲近又疏离的关系。

接下来,“别来愁绪纷难理,鄂渚微波嬉上巳”两句,直接点明了汜人的情感状态——别后的愁绪难以排解。鄂渚的微波与上巳节的嬉戏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汜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烟裙雾鬓惊淼茫,画舻回首人千里”描绘了汜人穿着烟雾般的裙子,头发如同云雾缭绕,她在渺茫的湖面上回望,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爱人。这里通过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描绘,展现了汜人对远方的深深眷恋。

最后,“千里。湘中水。江面微风翻绣被。轻别玉娥归去矣。泪滴龙堂青绮。十年重遘蛟宫娣。愁绝楚天上巳”几句,总结了汜人的情感历程。她与湘水、江面、龙堂等自然与建筑元素的关联,象征着她情感的流转与变迁。十年后再次相遇,却已是愁绝,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与自然美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与周围环境的深刻互动。陈维崧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