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人怜,黯然自伤,此生奈何?
正多年堤柳,攀条饮泣;数声牧笛,叩角行歌。
我自茫茫,谁非龊龊,合共苍天梦梦过。
还堪笑,笑眼前鹬蚌,壁里千戈。不如终老岩阿。
似野鸟孤飞脱网罗。只萧疏风景,居然处士;
清凉境界,便是维摩。
岂累猪肝,何愁鸡肋,自在蒲团日月多。
蜉蝣耳,看英雄竖子,一样皤皤。
不受人怜,黯然自伤,此生奈何?
正多年堤柳,攀条饮泣;数声牧笛,叩角行歌。
我自茫茫,谁非龊龊,合共苍天梦梦过。
还堪笑,笑眼前鹬蚌,壁里千戈。不如终老岩阿。
似野鸟孤飞脱网罗。只萧疏风景,居然处士;
清凉境界,便是维摩。
岂累猪肝,何愁鸡肋,自在蒲团日月多。
蜉蝣耳,看英雄竖子,一样皤皤。
这首《沁园春·写怀》由清代诗人范邃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身命运的独特感悟。
开篇“不受人怜,黯然自伤”,诗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不求他人怜悯,却难以自抑地感到悲伤。接着,“此生奈何?”一句直抒胸臆,对生命的无奈与困惑进行了深刻反思。
“正多年堤柳,攀条饮泣;数声牧笛,叩角行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物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也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通过堤柳、牧笛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与丰富。
“我自茫茫,谁非龊龊,合共苍天梦梦过。”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世事的迷茫与对人性的批判,认为自己和他人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都显得无力与迷茫,仿佛都在虚幻的梦境中度过。
“还堪笑,笑眼前鹬蚌,壁里千戈。”这一段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将矛头指向了争斗与冲突,暗示了对和平与和谐的渴望。
“不如终老岩阿。似野鸟孤飞脱网罗。”诗人向往一种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如同一只摆脱束缚的野鸟,追求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只萧疏风景,居然处士;清凉境界,便是维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在简单宁静的环境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如同古代的隐士或佛教中的维摩诘尊者。
“岂累猪肝,何愁鸡肋,自在蒲团日月多。”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而非外在的财富与地位。
“蜉蝣耳,看英雄竖子,一样皤皤。”最后,诗人以蜉蝣自比,表达了对短暂生命与英雄人物同样面临无常命运的感慨,强调了人生的平等与普遍性。
整体而言,《沁园春·写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
屋上有丛菊,结根深瓦缝。
既无地势美,又乏土力拥。
乃因涂明生,不由人所种。
亦能应节开,焉取入公用。
公来步广庭,闻雁目始纵。
忽见粲然英,降植合常从。
宾僚席其傍,咏玩意已重。
物莫厌僻远,会遇良可颂。
许都二月杏初盛,公府后园梅亦芳。
因思江南花最早,开时不避雪与霜。
主人惜春春未晚,遂命官属携壶觞。
酒行守吏摘花至,素艳紫萼繁于装。
夭桃秾李不可比,又况无此清淡香。
岂辞尽醉对颜色,频嗅竞黏须蕊黄。
何时结子助调鼎,我心旧职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