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夕至,倚棹桐江浔。
淅淅打篷雨,渺然动羁心。
老夫起读易,小儿坐鸣琴。
相随二三子,一笑开烦襟。
山家隔溪渚,上有青竹林。
依依出烟火,阁阁飞沙禽。
他乡忽值此,颇似南山岑。
人生若萍梗,况彼霜毛侵。
临流发孤啸,极目江云深。
东风日夕至,倚棹桐江浔。
淅淅打篷雨,渺然动羁心。
老夫起读易,小儿坐鸣琴。
相随二三子,一笑开烦襟。
山家隔溪渚,上有青竹林。
依依出烟火,阁阁飞沙禽。
他乡忽值此,颇似南山岑。
人生若萍梗,况彼霜毛侵。
临流发孤啸,极目江云深。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二月六日睦州城东遇雨野泊杂言一首》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桐江边遭遇风雨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东风日夕至”点明了时间,傍晚时分东风微拂,诗人倚靠船桨停泊。接着,“淅淅打篷雨”形象地描绘了细雨打在船篷上的声音,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诗人借由“老夫起读易,小儿坐鸣琴”的场景,展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读书声和琴音交织,暂时驱散了旅途的烦忧。随后,他观察到山家景色,隔着溪流的竹林,炊烟袅袅,鸟儿纷飞,这些画面让他感到仿佛身处南山之境,引发对家乡的思念。
“他乡忽值此,颇似南山岑”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将眼前景象与记忆中的南山景致相联系。最后,诗人感慨人生如浮萍,又逢秋霜侵袭,面对江水,发出孤独的啸声,凝视远方的江云,寓含了深深的忧思和对未知命运的沉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风雨、家庭生活和自然景色,情感丰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
蝶梦惊回听残雨,鸟声唤起欣初晴。
梵宫烟火带馀湿,黉舍几席生微清。
披衣登阁忽四顾,顿觉远目增双明。
樵渔欸乃雾中出,舟楫荡漾田间行。
清和节物满眼界,柳垂暗绿花含情。
窗明几净日渐永,天开地廓阴不争。
俯视沧浪堪濯足,遥看扶桑观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