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捧读石斋黄公所撰先少保神道碑赋此追感》
《捧读石斋黄公所撰先少保神道碑赋此追感》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周侯池畔树苍苍,遗碣岧峣屹此乡。

哀诔南朝颜特进,碑铭东汉蔡中郎。

千秋定论归青史,一夜悲风起白杨。

此日踌躇肠欲断,漳南高冢亦昏黄。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陈维崧所作,名为《捧读石斋黄公所撰先少保神道碑赋此追感》。诗中描绘了对古代文人志士的追思与感慨,通过周侯池畔的树木、遗碣与碑铭,以及南朝颜特进和东汉蔡中郎的典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周侯池畔树苍苍”,以苍翠的树木象征着历史的久远与岁月的沉淀,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接着,“遗碣岧峣屹此乡”描绘了墓碑矗立在乡间的情景,暗示着逝去的英雄与文人的精神永存。

“哀诔南朝颜特进,碑铭东汉蔡中郎”两句,通过引用南朝颜特进和东汉蔡中郎的事迹,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学者的崇敬与怀念。颜特进与蔡中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的事迹被后世铭记,成为文化传承的典范。

“千秋定论归青史,一夜悲风起白杨”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功绩归于青史之中,同时通过“一夜悲风起白杨”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与缅怀的情绪,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此日踌躇肠欲断,漳南高冢亦昏黄”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人物墓地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漳南高冢的昏黄景象,更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扇子诗·其五十三

崭然头角翁家儿,儿会读书儿不痴。

桂树团栾五百丈,月边引手攀高枝。

(0)

扇子诗·其六十

秋蕊深红胜菊黄,拒霜却是最宜霜。

仲谋有子来江表,先与乔娘醉晚妆。

(0)

戏简秦处度

淮海秦夫子,相逢又十年。

好诗无漫与,爱酒不虚传。

夜寺云连榻,秋江月满船。

不知嵇叔夜,何得绝交篇。

(0)

玉楼春.守岁

年光箭脱无留计。才过立春还守岁。

要知一岁已寻侬,听打个惊人喷嚏。

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

明朝末后饮屠苏,白发从渠相点缀。

(0)

怨三三.登姑熟堂寄旧游,用贺方回韵

清溪一派泻揉蓝。岸草毵毵。记得黄鹂语画檐。

唤狂里、醉重三。春风不动垂帘。似三五、初圆素蟾。

镇泪眼廉纤。何时歌舞,再和池南。

(0)

江神子·其二

今宵莫惜醉颜红,十分中,且从容。

须信欢情,回首似旋风。

流落天涯头白也,难得是,再相逢。

十年南北感征鸿,恨应同,苦重重。

休把愁怀,容易便书空。

只有琴樽堪寄老,除此外,尽蒿蓬。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